據新華社石家莊二十五日消息:中國文物工作者在一座東魏時期(公元534年-550年)公主墓中,發現2枚東羅馬時期金幣。專家鑒定認為,這兩枚金幣見證了1400多年前中西交通往來的順暢和東魏與東羅馬帝國交流的頻繁。
根據古墓銘文記載,這裡埋葬的是東魏時期的一位茹茹族公主,她死於公元550年。古墓所處的北朝墓群,是中國北朝時期(公元386年-581年)東魏、北齊的王陵區,有在冊編號墓葬134座,上世紀90年代初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年72歲的馬忠理是茹茹族公主墓的發掘者之一,也是這兩枚金幣的發現者。
從事文物考古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的馬忠理說,茹茹族是當時的一個遊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的甘肅、青海一帶,隨著歲月流逝,茹茹族在歷史進程中逐漸消失。兩枚金幣分別鑄造於公元491年-518年,公元518-527年。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發掘古墓時,兩枚金幣曾一度被埋沒在墓土中。當時茹茹公主墓經過1年的清理挖掘,已近尾聲。由於發掘過程中有一件珍貴瓷器缺失了一塊瓷片,為了找到缺失的瓷片,考古隊走後,他找了一個篩子篩墓土,在篩土時意外篩出了這兩枚金幣。
馬忠理說,1400年後這兩枚金幣重現天日,為研究東魏時期中國與東羅馬帝國的關係增添了珍貴資料。另外,茹茹公主去世距金幣的鑄造時間只有20多年,金幣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流入中國,這充分證實了當時中西交通往來的順暢和東魏與東羅馬帝國交流的頻繁。由於茹茹公主墓曾被盜擾,而且發現的兩枚金幣散落在墓土中,專家據此推測,茹茹公主入葬時,作為陪葬品,金幣應該遠多於兩枚。
據介紹,茹茹公主墓中除了意外發現的兩枚金幣,還出土了數百件金銀器及珍珠、瑪瑙,20多個種類、1064件身高30厘米左右的陶俑,以及大量精美的壁畫。值得一提的是,公主墓中還出土了幾幅明顯不同於東方人面孔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