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4251482.jpg[/upload]
安東·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1824-1896),奧地利作曲家及管風琴家,生于安斯斐爾登,十一歲學習風琴和音樂理論,十三歲入教堂唱詩班,二十四歲任教堂管風琴師。安東·布魯克納作有九部交響曲和大批宗教樂曲,其中第四交響曲(《浪漫主義》)和第七交響曲頗為著名。其交響曲往往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顯著的管風琴音響效果,把對宗教的信仰,體現到極宏偉的音樂形式之中。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215213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2730943.jpg[/upload]
安東·布魯克納不滿足于一般的和聲配器手段,而是借鑒新浪漫主義的成就(特別是瓦格納的音樂),利用瓦格納改革的純外在特征:激情、處理的細膩和鮮明的配器手段,而不是通過詩、文學或造型藝術的題材起作用。其交響樂風格從貝多芬出發,復調方面從巴赫出發,同時還把交響樂的傳統技法同古代眾贊歌的因素結合在一起。這些特點使得他與同時代的勃拉姆斯的風格有相似之處,但不如后者的音樂有那么大的影響。近年來,好象已經過了時的布魯克納交響樂,又重新在音樂廳響起。嚴肅的作品使聽眾從中得到美的感受,在西歐日益引人注目。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313458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3690286.jpg[/upload]
布魯克納從來都沒有寫過有標題或附加聲樂的交響曲,也沒有寫過交響詩。布魯克納的交響曲,進一步擴大了傳統的奏鳴曲形式,莊重而宏偉,獨具特色。“E大調第七交響曲”首演于 1884 年,并一舉成功,使布魯克納名聞整個德國,可謂是推動這位音樂巨匠的全部交響曲為世人所認識的原動力。該曲堪稱布魯克納的成名之作,也被公認為他所有作品中的地位最高者。
鏈接:
“E大調第七交響曲”共分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適度快活地。第二樂章:慢板,作者指定為“極莊嚴而徐緩地”,這是交響曲中最著名的樂章。第三樂章:諧謔曲,非常快地。第四樂章:終曲,快速地。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504383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8/20068129395750378.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