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oinfo. 老鷹, 來源:《錢幣》報第14期
圖片由“外幣收藏園地”友情提供,網址:www.coinfo.com.cn
吉亞卡摩·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劇作家。畢業于米蘭音樂學院,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追求題材真實,感情鮮明,戲劇效果驚人而優于浪漫主義作品,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普契尼的音樂中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礙劇情的展開,除直接采用各國民歌外,還善于使用新手法。他的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儂·列斯科》。
普契尼的作品還包括《蝴蝶夫人》、《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西部女郎》等十余部。其中,最知名的是《蝴蝶夫人》。而在歌劇《圖蘭多特》中則采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
普契尼的兩幕歌劇《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蘭,劇情取材于美國作家的同名小說,并由美國劇作家貝拉斯科(1854-1931)改編成劇本。歌劇描寫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純潔、活潑的日本姑娘,他為了愛情而背棄了宗教信仰,嫁給了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后不久,平克爾頓返回美國,三年杳無音信。巧巧桑深信他會回來。但平克爾頓回國后另有新娶。當他偕美國夫人回日本時,悲劇終于發生了。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劍自盡了。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劇,通過一個純真、美麗的姑娘的悲慘命運,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資產階級世界觀進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樂創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戶日本橋》、《越后獅子》、《櫻花》等日本民歌來刻畫蝴蝶夫人的藝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 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圖蘭多特》是一出三幕的歌劇,普契尼創作于1924年(未完成)。這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劇,在完成他計劃作為該劇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癥奪去了他的生命。這部作品最后一場由阿爾法諾于1926年替代完成。這部作品的腳本,由阿達米和西莫尼根據意大利劇作家戈濟的同名戲劇撰寫。
其劇情描述美麗的中國公主圖蘭多特宣布:有三個謎語,能猜中的就可以招為女婿,猜不中就要殺頭。結果糾集各國的王子,波斯王子因為沒猜中,遭殺頭的命運;韃靼王子卡拉夫喬裝打扮,卻猜破了謎語。圖蘭多特因不知卡拉夫身份,不愿履行諾言。結果卡拉夫與圖蘭多特立約,要她在第二天猜出他真實姓名,不然,就要執行諾言。圖蘭多特找卡拉夫女仆探聽,女仆守秘而自殺。最終,還是卡拉夫自己說明了身份,使圖蘭多特肅然起敬,甘愿委身于他。
劇中最著名的唱段是卡拉夫的詠嘆調《今夜無人入睡》,是卡拉夫在要求圖蘭多特猜其身份的那一夜所唱。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6-2-6 13:49:01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