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消息:提起銀幣收藏,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袁大頭”。它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存世最多的銀幣品種。近年來,在收藏市場上銀幣日漸走俏,價格穩步攀升。近日記者在遼西藏市采訪時獲悉,在銀幣市場穩步前進的情況下,早期外國銀幣正被藏友們看好。
在遼西文化古玩商城,許多幣商柜臺上的外國銀幣品種較去年增加了不少。經營者們說,近期外國銀幣越來越受藏友的歡迎,較去年同期成交量上升了近一倍。據了解,銀幣大量流入我國,是在清乾隆年間以后。銀幣最先在與海外聯系密切的廣東、福建使用,隨后流行于東南地區及北京。清末流行于中國的外國銀幣不下幾十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西班牙銀元、墨西哥鷹洋、英國和日本銀元等。我國早期的銀元即仿照外國銀幣鑄造。官鑄銀元是從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開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場。如今這些活躍在收藏市場上的外國銀幣早已退出了流通領域。
據介紹,外國銀幣含銀量比較高,一般在90%左右。隨著近年國際市場銀價的提高,銀幣的價格也不斷上揚,尤其是今年開年幾乎每個月價格都略有漲。現在一些普通的品種價格在70—80元間,好一點的在150—160元。目前在遼西地區的收藏市場上外國銀幣已達30多個品種。
幣商們告訴記者,俗稱“西班牙地球雙柱”、“英國站人”、“法國大力神”等品種在遼西地區較受歡迎。不少藏友對外國銀幣的收藏前景比較看好,一位藏友表示,一是藝術價值高,這些銀幣制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容豐富,代表了一個時期的貨幣文化。二是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這些外國銀幣的圖案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或是名人頭像或是古老傳說,或者是這個國家的具有象征意義的標志,因而很值得珍藏。另外從風險角度看,銀幣沒有郵幣卡等收藏品的大起大落,其價格始終呈穩步上升趨勢,不失為一種頗具投資潛力的收藏品。
來源:遼西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