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閩南日報
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的漳州月港,是繼宋代的刺桐(今泉州)港而興起的外貿商港。明清期間月港的對外貿易經久不衰,港口的繁榮和華僑的出入,使早期的外國銀幣在漳州一帶廣泛流通。在流入漳州的眾多外國銀幣中,有一種被當地人稱之為“獅仔幣”的小巧玲瓏的西屬(西班牙及其在拉美的殖民地)1/4比索銀幣,該幣直徑僅1.1厘米,重量0.845克,堪稱袖珍銀幣。
“獅仔幣”是西班牙及其在拉美的墨西哥、秘魯、智利、危地馬拉、玻利維亞等殖民國在國王卡洛斯四世統治期間鑄造發行的。該幣幣面是一站立的獅子圖案,背面中間鑄有城堡,左邊為鑄造國的鑄地標記,右邊是幣值1/4R(即RESO,西班牙比索),下方是鑄造時間。筆者查閱《世界錢幣目錄》載:該幣鑄造時間是1796-1822年,含銀成色為0.896成,各國的鑄地標記分別是:墨西哥為MO(O在M上方)、秘魯為L、智利為§、危地馬拉為G等等。由于該幣小巧玲瓏,古樸拙巧,因而深受錢幣收藏愛好者的喜歡。
在歐洲,有許多國家都有百獸之王———獅子形象的貨幣,以象征王者的威武和力量,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臘,就已經將獅子的形象刻鑄在錢幣上。西班牙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在造幣藝術上同樣受到古希臘制幣風格的影響,在1/4比索的幣面采用獅子形象意喻勇猛,背面的城堡則代表西班牙中部卡蒂利亞王國堅固的古城。
目前,西屬墨西哥鑄造的1/4比索“獅仔幣”在漳州還時有發現,其它國家的“獅仔幣”則較難覓得。這些銀幣在漳州的流通,是漳州月港在明清時期海外貿易繁榮的歷史見證,也是我們研究中外貨幣史寶貴的實物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