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牛頂"2245點被無情踏破,A股四面楚歌,六大焦點問題陸續浮出水面并牽動A股神經:一、對政策面麻木;二、大非解禁暗中角力;三、新股發行規則變化;四、又見大盤藍籌股IPO;五、基金砸盤何時休;六、中石油是不是最后的"絞肉機"。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第一問
政策面暖風吹,應該如何救市?
解答者經濟學家吳曉求:救市的核心就是全面創新
對于政府是否應該救市,又該如何救市的問題,記者昨日采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吳曉求還指出,我國資本市場是一個"新興+轉型"的市場,規則不完善、波動大、發展快、問題多是其基本特征,因而就必須用創新的精神去面對各種問題、解決各種矛盾、完善各種規則。墨守成規是無所作為的表現。政府曾用創新的精神順利地推進了股權分置改革這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最困難、最復雜、最重大的制度變革,現在如何處理好大小非減持與市場穩定,IPO、再融資和海外藍籌股(包括紅籌股)的不斷回歸與市場承受力,股指期貨的推出與市場波動以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速度、寬度、深度等涉及資本市場供求關系戰略平衡的重大問題,是政府當前面臨的然而又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面對這些現實問題,政府要用創新的精神,在市場穩定發展中不斷完善規則,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因此,吳曉求呼吁:政府不僅應該救市,而且還應該以新的理念去改革管理資本市場的方式方法。
第二問
9月大小非解禁壓力小?
解答者光大證券蔡蘇:解禁壓力不小
9月因當月解禁大小非規模小,被市場人士稱為全年"大小非"解禁的"谷底",是否成為主力機構暗中角力工具之一。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9月份僅有63.24億股限售股解禁上市,其中北京銀行27.56億股于9月19日解禁,是全月單家上市公司解禁規模之最,并占據了全月解禁規模的43.58%。此外,國電電力的解禁規模也較大,其解禁規模為6.38億股。
不過,雖然9月份解禁規模相對偏小,但如果算上年初至今已解禁而未上市交易的部分,其對市場的威脅力量不容忽視。根據統計,截至目前,對市場造成重要拋壓的小非其實不到已經解除限售期的小非的一半,成本低廉的小非目前依然有豐厚的獲利空間,加上中報期間不得減持,隨著中報公告結束,不排除它們在后市加速出
逃的可能。據此來看,9月份的大小非解禁規模遠遠超過當月解禁規模。
市場人士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管理層不愿出重手限制大小非,而選擇了讓大小非問題硬著陸,看來,也許只有跌到產業資本(大小非)都認為股價被嚴重低估并不愿出售的時候,市場才能真正站穩!
第三問
新股發行規則變化,是否變相的快速流通大小非?
解答者宏源證券唐勇:大小非限售期限縮短24個月是一把雙刃劍
宏源證券分析師唐勇剛指出,正面意義不言而喻,這可以大大激化創投資本、風投資本對實業的投資熱情,而之前鎖定3年的規定,無疑讓不少風險投資資本在門前駐足。但另一方面來看,一旦鎖定期縮短到了一年,一定會出現一大批為上市而來的"熱錢"。而一旦鎖定期過了后,如果上市公司并不具有長期增長性的話,那么這些熱錢必然會狠撈一筆然后跑路,之前的立立電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就需要監管層出臺配套制度來規范。否則好制度也會變味。
上海證券分析師蔡鈞毅則作出樂觀的解讀。在他看來,之前公司原始股股東鎖定3年,就需要他們承擔較大的時間風險和成本風險,如此一來,就會哄抬發行價格,因為他們把風險都算在里面了。現在縮短了三分之一,從理論上來講,風險縮減,那么一級市場價格也應下調,這對實行真正的"全流通"、縮短一二級市場價格差、完善新股發行制度都有積極的意義。
第四問
還有多少個招商證券在等待IPO
解答者中投證券:對于券商板塊是好事
證監會網站公布,即將于9月8日(下周二)審議招商證券3.585億股的首發申請,這也是2004年暫停券商IPO審批以來,繼光大證券6月30過會后第二家闖關IPO的券商。
針對這一事件,中投證券研究員指出,其實市場把招商證券過會利空化了,從其招股意向書我們不難看出,招商證券本次僅發行3.585億股,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