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07年我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形勢日益嚴峻,進入2008年,在內外不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當前又呈現高通脹、經濟過熱與經濟下行風險并存的新變化。我們應當如何應對這種新變化?
郭世坤:依照傳統的經濟理論,當經濟出現下滑時,應當采用擴張性宏觀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當通脹上升時則應當提高利率收緊信貸來抑制通脹。目前的局勢是,如果央行要實行擴張性或穩健的宏觀調控措施保持經濟增長,其副作用會導致物價的進一步走高;而進一步采取緊縮性宏觀調控來減少總需求壓低物價上漲的幅度抑制通貨膨脹,則會使導致面臨下行風險的經濟增長受到進一步損害。因此,當前情況下,宏觀調控政策必須在多重經濟運行干擾因素中尋求平衡。當前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仍是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但同時必須防止可能出現的經濟大幅下滑,通脹轉化為滯脹的情況。
內外部風險的不斷增加,給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短期政策實施形成了壓力。因此,必須密切關注世界經濟、金融局勢的變化和走勢,及時、靈活地采取對策,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方向和力度,考慮我國經濟的承受力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波動的現象,保證調控手段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使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來源: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