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回暖讓人驚訝,有人說自己先知先覺,讓我們對這樣的厚臉嗤之以鼻。從股市回落到現在的突然回暖,唱多唱空者都踏錯了腳步。
在油價與股市之間有一條粗略的邏輯鏈條,國際油價見頂回落,美元逐漸走強,全球通脹壓力下降,股市逐步回暖。目前我們要判斷的是,國際油價見頂了嗎?這兩天的下跌是趨勢逆轉?
我的判斷是短期調整,可能下跌到120、110美元,但不會就此逆轉。
目前傳出的經濟信號互相錯亂。從金融行業來看,美元指數上漲,但次貸掃尾工作仍未完成。美國下決心利用次貸危機一次挑凈膿瘡:美國新會計準則要求房利美與房貸美將表外資產證券化項目移入表內,這使兩大美國主要地產按揭商7月7日再度傳出750億美元天量增資缺口的黑洞。
房利美與房貸美是刺激美國房地產信貸主要機構,房地產信貸資產證券化在上世紀80年代直接催熱了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債券市場,以往這兩個機構備受美國政府的呵護,在懵懂中被華爾街投行如所羅門、高盛等賺走了大筆的錢,而購買的證券資產卻成為表外業務,沉在經濟底部成為撞擊經濟體的冰山。
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7月8日表示,只要金融市場繼續動蕩,美聯儲(Fed)對大型投行的緊急融資安排將延展至明年。美聯儲大幅干預投行,讓馬丁沃爾夫發出資本主義已死的感慨,搶救市場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加強監管、喪失部分創新自由。從上述來看,國際金融市場尚未啟穩。
從7月7號開始,幾乎與A股市場回暖同步,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油價每桶下跌9美元。朋友揚韜來信,表示這是國際油價見頂的信號。他分析為五浪,從1998年12月(見底11.95美元),到2000年10月達到33.75美元為第一浪。歷時21個月,漲幅182%。到2001年11月為二浪調整,跌幅45%。而后直到2006年7月,最高達到81.05美元為第三流,漲幅240%,時間跨度為55個月,而后下調,直至2007年1月,跌到52.73美元,歷時半年,跌幅不到一半。其后迄今是持續16個月的升浪,五浪結束的時間會在2008年10月,高度大約在147.7-179元之間,取中間值,可確定為163美元。
市場未必會嚴格遵循嚴格的波浪理論,從長時段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先后經歷了三次“石油危機”,分別發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很難納入波浪理論框架。即便按照波浪理論,上升也可能高達每桶170美元。
上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將西方發達國家拖向滯脹深淵,化解之道是企業創新、經濟全球化與金融創新,事實上,如果沒有70年代的石油危機,華爾街不可能發展出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現在對高油價有什么化解手段呢?靠新興市場的財富嗎?事實上,次貸危機與高油價發展到現在,新興市場已經付出了上萬億美元的代價。
2005年10月,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日本表示,“瘋漲的油價將會傷及全球經濟增長,但是很顯然,這種危機的程度遠遠不及上個世紀70年代油價對全球經濟的危害”,因為全球經濟已經進入“能源有效利用”階段,經濟對能源的依賴不像以前那么嚴重。事實證明,格林斯潘錯了,當石油成為被追逐的資產時,一點點利好刺激就會讓投資者變得興奮無比。世界石油巨頭BP7月8日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2008》,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1.1%,略低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長低于平均水平;但石油價格卻上漲了11%,這說明石油主要反應的是貨幣流動性過剩,與投資機會的匱乏。在中印等新興市場成為被逐之鹿時,只要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油價在喘息之后會繼續上漲。
拜油價下跌、美元走強、國內CPI預期下降與信貸放松等利好因素所賜,A股市場脫離全球資本市場的負面影響開始上行。但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我們應該保持格外警惕。
有人質疑,葉檀怎么從唱多轉而唱空。應該聲明,我從來認為強大的股市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保證,對于有意挑破泡沫之舉痛心疾首,在市場接近崩潰之際,主張政府應該救市、治市。不過,這不妨礙我對市場做出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