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在經過打壓之后面臨政策的呵護,當然是在疲態顯露之后。有關方面對資本市場既愛又恨的情懷,通過打個巴掌揉三揉的方式,表現得淋漓盡致。實際上,我們要解決的惟一問題就是對于資本市場將引發負面影響的恐懼癥。
有關報道顯示,目前上報的融資方案有三成被駁,這被視為管理層減少資本市場負面影響的努力。實際上,三成方案被駁還是比較保守的說法,對資本市場的融資無限擴張的擔憂并不始于現在,管理層從年初就在有意識進行控制,目前資本市場穩定成為重中之重,融資擴張矛盾因此突顯。
管理層意在呵護股市,嚴控再融資意在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對上市資源的篩選使投資者擁有好的投資對象;二是減少融資量,使入市資金與上市資源之間保持平衡。當然,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篩選上市資源無法保證上市資源優質,減少融資量也無法解決資金不平衡的問題。
之所以出現上述明顯有違金融學常識的糾偏之舉,是因為對資本市場過于片面。對上市資源的行政篩選成本很高,而管理層也表示目前的核準制遲早要過度到注冊制,目前的做法顯然離注冊制越來越遠。是不是沒有市場化的辦法解決優質資源的問題?有的,就是注冊制加上退市的配套機制,只有退市機制暢通,才可能建立實行注冊制的基礎。如果退市成本過高,退市機制不暢,那么監管部門只有徒勞地進行審批控制。
減少融資量在入市資金與融資金額之間保持平衡,也是一個錯誤理論。資本市場是個預期市場,目前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對市場的預期,因此紛紛從市場中抽身而走。事實上,許多市場人士的判斷是二級市場黃金時光已逝,一級市場才是財富增殖之地。
資本市場資金的平衡是個動態的平衡,如果我國資本項目開放,那么在考慮資本市場資金時就必須考慮以世界流動性為限,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資金應該以存款、熱錢與市場存留資金通盤考慮。
在資本市場從來就沒有流動性過緊一說,而只有預期惡化情況下的資金抽逃。金融產品與金融衍生產品以債息與利率波動率為準繩,從來沒有聽說過某個市場可以通過控制資金總量達到目的,當一個市場需要通過外力控制資金量時,比如索羅斯襲擊英格蘭銀行、韓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之時,已經反映出市場出現傾斜。
有關方面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明確市場預期。開資金水閘與關資金水閘是目前資本項目管制與預期不明確下不得不然之舉,絕非長久之計,如果有關方面能夠明確大小非解禁是批發市場以做市商機制進行交易、把再融資與上市公司的資產回報率結合在一起,那是對市場最大的利好,最明確的預期。以為控制資金流量就能控股資本市場,如同以為資本市場下挫就能減輕通脹壓力一樣,是愚昧而徹底的錯誤。
目前控制再融資實際上是對資本市場未來走勢、是對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缺乏自信的表現,當然筆者認為在特定時期政府有必要控制市場盡到信托責任,但同時認為,建立基礎制度、給與資本市場明確的預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不能把應急之策當作長治久安之道。
絡繹不絕上報的融資方案,實際上也是中國企業缺乏融資渠道的形象表述。由于銀行信貸緊縮實行配額控制,企業尤其是房地產類企業從銀行貸款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企業債等遠遠不敷所需。截至2007年底,偏股型基金資產規模占全部基金資產規模的89.80%,貨幣型基金占比為3.39%,債券型基金占比僅為2.51%。相比而言,美國債券基金資產凈值約占全美共同基金資產凈值的18%,債券市場規模與股票市場基本匹配,其中公司債占比高達70%,而國內債券市場規模與股票市場相比屬九牛一毛,債券種類較少,國債、央行票據基政策性金融債幾乎三分天下,而商業銀行債、公司債以及企業債占比不到10%。造成的結果是所有的融資壓力壓到資本市場,興旺一時的風投看重的同樣是資本市場。
控制再融資是資本市場不自信的表現。要恢復自信,不如進一步開放上市公司退出通道,建立大小非的批發交易機制,建立再融資與回報率的掛鉤機制,大力發展其他融資市場減少股市壓力。我們要克服的,是對資本市場的恐懼之心,以及對資本市場供需關系的錯誤認知。
注:與朋友交流,最擔心的是災后重建資金的使用效率。
有關方面表示歡迎媒體監督,也一再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捐贈款物使用進行說明。我相信有關方面做了努力,讓人遺憾的是,有朋友因為救災帳篷進入高檔小區的報道被撤職。一個事實,就足以毀滅信用。要建立互信,給堅守信念的新聞人復職,是最好的辦法。
對王石不應進行大批判。批評要理性,王石必須承擔他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已經在第一時間撰文表明態度,在接受第一財經《中國經營者》欄目采訪時再次批評。但我堅持同樣認為,王石不應該成為大批判的對象。否則我們讓情緒徹底遮蔽眼睛,缺少長期的反省能力。
祝朋友們周末能夠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