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襲擊中國四川省。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7.8級地震。
這場地震災害到底會對中國經濟會發生怎樣的影響?在具體數據統計之前,誰也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但有關方面應以人性的態度,未雨綢繆,以經濟應急的心態,做好災害的應急、重建工作。
地震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
從宏觀方面來看,對我國控制物價不利,我國要做好在高通脹背景下發展經濟的準備。
此次大災將加劇糧食與生豬緊張的預期,雖然農業部官員對此表示樂觀,但我們不能對市場負面預期掉以輕心。5月13日,中國農業部一位高級官員表示,中國主要糧食產區四川省周一發生的地震幾乎不會對糧食產量構成影響,因為受災地區糧食種植的主體工作尚未展開。同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王守聰表示,地震不會對農產品供給及價格造成明顯影響,因為災情主要發生在山區。雖然四川省是生豬生產大省,但汶川縣及其周圍地區并不是主要生豬產地,目前也不是主要農業作物的種植季節。
這一判斷需要具體數據的支撐,盲目樂觀不可取,無法安撫民心,對經濟規劃不利。
四川、重慶是我國農業大省、大市,四川是生豬飼養最大的省。四川及重慶的可耕地面積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8.2%,2006年谷物產出占全國總產出9.2%,大米產出占全國9.4%。雖然地震對于農業生產的破壞不會有工業生產嚴重,但是鑒于目前全球糧食市場的緊缺問題,它可能加劇大米供應問題的恐慌。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年初表示,今年力爭實現生豬出欄1億頭。去年全國生豬生產下滑、豬肉供應偏緊的情況下,四川生豬出欄9911萬頭,同比增長5.2%;外調豬肉117萬噸,同比增長22%,約占全國豬肉外銷總量的1/3。農產品受損,對于飼料、豆粕等期貨價格,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外,災后重建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加速增長(但提升幅度可能較為溫和),進而給建筑材料價格形成進一步的上漲壓力。
目前要等待進一步的經濟數據,評估此次震災對中國農產品產量的影響,但毫無疑問,震災推高市場農產品價格預期。此時有必要統計相關數據,決定動用國家儲備、平抑價格的數量,進行科學的規劃工作。
從微觀層面而言,地震對于各個行業的影響各不相同。
首先,對資本市場不會出現太大的影響。震后,政策與市場保持平穩是重中之重。政府將繼續以緊縮流動數量的方式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說明央行仍然慎用毒付作用較大的加息手段。
第二,災后的重建有利于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回暖,從事基礎建設的上市公司或許未來將面臨一定的投資機會。不僅在救災方面,考慮到自然災害的破壞力,有關方面還有必要在對交通運輸網絡、電網、水壩、通訊、計算機網絡等各個方面進行災難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建立服務持續計劃和災難恢復計劃,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基建產品的質量,加大相關的資金投入。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將平保及國壽的目標價調高19.8%及11.4%,并維持兩股的中性評級。高盛表示,隨著中期債券市場推出,以及上市公司獲準發行債券及QDII規模可能擴大,企業投資自由化可望取得良好進展,令內地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有機會增加。這可能說明,震災對保險公司的不利影響,被投資空間的擴大,與前期市場下跌釋放風險所沖銷。
從年初的雪災,到5月的震災,對于中國經濟均產生了負面影響。相比較而言,由于雪災牽涉到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幅射廣的經濟發達地區,對于經濟的影響更大。
雖然此次救災充分體現出政府的行政高效,但仍然反映出,我國缺乏一個類似美國FEMA那樣的國家應急管理中心。平時經常性地進行國家大范圍的風險評估,找出對國民經濟和民生具有重大影響的行業和企業、事業單位,協助和指導這些行業或機構提高預警能力。在多次災難發生之后,在經濟損失評估之后,考慮到我國近期自然災害頻發,我國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經濟質量評估體系,通過特定的管道測試所有建筑物、經濟網絡應對災害的能力。而所有這些,都意味著短期內投資成本的增加。
以增加的成本,防范巨大的災難,積功于長遠。摒棄機會主義的做法,建立長遠的質量體系,將成為我國未來建設令人醒目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