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昨日表示:“4%已經是我國經濟能夠承受的通脹極限了,我認為通脹率應保持在4%之下,如果通脹率超過了4%,就是給央行明確了一個方向,即必須采取緊縮政策,使通貨膨脹率降下來。”
余永定在“世界經濟與中國:在不確定中把握趨勢”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是抑制通貨膨脹,物價穩定目標甚至應高于匯率穩定目標。必須采取堅決的措施把通貨膨脹壓下去。專家普遍預計,今年全年CPI增幅可能超過4.5%。
余永定認為,為有效抑制通貨膨脹,央行應果斷加息,而不必過于關注中美利差。他預計,中美之間的利差會越來越小,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甚至可能會為零。
談及明年宏觀經濟走勢,他表示,總體上依然非常樂觀,但需要一些調整,同時可能還需要準備應對一些不測事件。為此,余永定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央行可以更頻繁地小幅升息,讓名義利率的上升速度快于通脹率的上升速度,盡快實現正利率;繼續提高準備金率和銷售央票;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允許人民幣有更快、更大的升值空間;進一步加強資本流動性的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的跨境資本流動;使用財政手段配合貨幣政策;當股市出現巨大動蕩時,不排除政府直接入市干預的可能性;加速經濟體制改革,規范資本市場等。
他還提出,在中國最終完成經濟改革,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之前,人民幣不應該實現自由兌換,“我不認為五年之內我們可以實現這么一個目標”。他指出,資本項目自由化不應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資本項目自由化是一個長期性的,結構性的,一旦實施是難以逆轉的,而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是短期的總量的,是反周期的,不能把這兩種手段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