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出什么信息? |
發布日期:2007-7-28 9:03: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在IMF發言認為中國將首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之時,7月26日,由胡哥主席牽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了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據新華社報道,“會議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效益繼續提高,節能減排積極推進,對外貿易平穩增長,改革邁出新步伐,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都取得新的成績……”可以看出,這一段講的是總體形勢和成績,大約的意思是“還不錯”。 但文章調子隨后一轉,便透露出了濃濃的“溫氏氣息”,亦即兩會記者招待會時*總理顯示的濃濃的憂患意識,那一次,溫總指出了我國經濟大局中存在在“四大不協調”,而且,也強調了要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所以,文章隨即強調說,“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必須看到,當前投資增幅仍處高位,貨幣信貸增長仍然偏快,貿易順差仍在擴大,結構調整仍然滯后,節能減排形勢相當嚴峻,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擴大,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有關問題亟待解決。” 前后對比,我們便會發現,除了“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之外,實際上在經濟領域的其他方面都存在過熱的巨大隱患。比如,前面說“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后面則強調“投資增幅仍處高位,貨幣信貸增長仍然偏快,貿易順差仍在擴大,結構調整仍然滯后”等等;再比如說,前面講成績時說“節能減排積極推進”,后面則強調“節能減排形勢相當嚴峻”;再比如說,前面講“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后面則重點強調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擴大,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有關問題亟待解決。”;從以上的簡單對比來看,雖然我國經濟還未發生什么大亂子,但各方面的形勢卻是嚴峻的,對中央ZF調控能力的挑戰也在不斷加強。須知,這樣“轉為過熱”的判斷是在持續宏調了兩年之后得出的,中央焉有不急之理? 正因如此,會議報道的最后要指出,“會議提出,要堅持把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著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努力緩解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把發展的積極性、充裕的資金、寶貴的資源更多引導到加強經濟社會薄弱環節上來;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建立健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堅持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優化結構、科技進步、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強化法制和全民參與,力爭節能減排取得更加明顯的成效;堅持以人為本,抓住經濟平穩增長和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時機,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關系經濟長遠發展的投入,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堅持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用改革的辦法推進深層次矛盾的解決。要加快發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當前,尤其要抓好防災救災工作,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 總之,這次會議其實只強化了三條認識,即要繼續重點“調控過熱”,繼續重視節能減排這樣事關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大事,并著力防范眼前的洪災。那么,這樣的認識意味著什么呢?在我看來,這便意味著我國經濟已經遇到了空前的麻煩,即不僅面臨著結構大轉型的重任,而且還面臨著傳統經濟模式發展慣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如果再加上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那么中央ZF便必須“三線作戰”。更不必提那個混賬阿扁在“臺灣入聯”問題給大陸添加的麻煩了,這一次,國臺辦發言了用了“民族敗類”、“陰謀家”、“破壞者”等少見的詞匯形容*,表明中央ZF對阿扁已經徹底絕望,武力統臺已并非天方夜譚。 當然,本次會議并未提到股市,但以上信息已經足以讓投資者警惕了。筆者在回答南方都市報記者問時曾說過,“創新高并非沒有可能”,如今在指標股引領下新高雖創,但量能并不配合,市場也疑慮重重,可見繼續忽悠已經無人喝彩。為何?一來是人氣不再,賺錢甚難,二來是憂患太多,再也無法爆發5.30前的“熱情”了。我這樣講并不是說股市完全沒有了機會,我只是強調,現在的股市已是風險遠大于機會的市場,投資者當慎之又慎才是明智的選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