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九日電 題:沏飲盛夏“涼茶” 消暑
中新社記者 于晶波
上半年中國經濟所展現出來的“溫度”,一如北京現時的盛夏天氣,炎熱氣息撲面而至。
國家統計局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熱度”十足: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十萬六千七百六十八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五,其中二季度增速更是高達百分之十一點九,創下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亦在上半年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點九,較一季度加快二點二個百分點。
此間觀察者認為,驕陽似火的盛夏時節,決策者需要精心沏上一杯降溫“涼茶”,消暑中國經濟。
上半年中國經濟顯示的超乎尋常的“高溫”,令去年諸多經濟專家給出的預期顯得過于保守。
他們中的多數人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略低于去年,維持在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十點五之間。而剛剛發布的統計數據令這些預測悉數失準,今年上半年,連續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中國經濟列車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
“經濟過熱的風險正在加大”,看到上半年的經濟統計數據后,國家信息中心張永軍得出如上判斷。
已經公布的數據都將成為佐證——這個烈日炎炎的夏季,“三過”(貿易順差過大、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增長過快)依然是困擾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主要問題,“可以說,對‘三過’的調控并未達至預期目標”,張永軍直言不諱,而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委員們近日亦認為,“三過”問題相互交織、互為因果,中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正更為明顯。
在“三過”問題并未如期偃旗息鼓之際,媒體有關加息的討論則在CPI的高位攀升中逐漸升級。
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了百分之三點二,其中六月份CPI同比上漲了百分之四點四,創下二00四年十月以來的新高。
而早在此番數據公布之前,市場便難掩憂慮,擔心周四公布的CPI數字以及可能觸發的調控措施會累及股市,其中,利率之劍措施會否在CPI數據宣布后隨形而至,無疑為市場關注所在。
“其實加息并非決策層的唯一選擇,取消或調減利息稅,發行特別國債都有可能祭出。”張永軍認為,“在回收流動性方面,單純發行央票難免令央行有力不從心之感,與發行央票相比,推出特別國債更能掌握主動權,因此,從調控需要的角度看,特別國債應在近期推出。”這位專家補充道,“鑒于中國經濟過熱風險越來越大,下半年中國宏觀調控措施應更趨嚴厲”。
不過,亦有專家認為,嚴厲調控措施的推出無疑會加大市場波動,近期中國股市的低迷表現或是決策層投鼠忌器的原因之一。因此,決策層在腳踩剎車的同時,如何拿捏好尺寸和力度顯得至關重要。畢竟,此輪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有其內在合理性,用“藥”過猛或用“藥”過輕都可能難竟全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