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基金經理集體無方向
一向深耕精研市場趨勢和公司價值的基金經理,在突如其來的政策刺激后,反倒顯得有些迷失方向。在周末的幾天內,基金周刊接觸的絕大基金經理都對行情未來性質難下結論,對于反彈目標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而對未來的熱門主題更是莫衷一是。
QFII和保險最為積極
對于行情的性質以及未來的中長期走勢,大部分基金經理表示難
<!--Adforward Begin:--><!--Adforward End--> |
下結論。“不好說”、“說不準”、“需要等待進一步政策出臺”等說法,成為很多基金經理的共同回答。
據悉,影響基金經理信心的理由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宏觀經濟的趨勢并不明朗,使得中長期投資信心難于樹立。一些基金經理表示,在經濟下降周期內挑選上市公司,難度太大。盡管短期內市場情緒企穩了,但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探底,則令人懷疑。相當比例的基金經理表示了對三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季報的擔心。
第二、外部環境形勢不明朗。一些基金經理對于目前全球市場范圍內的市場危機表示擔心。他們認為,一旦有進一步壞消息出臺,可能拖累中國經濟和市場快速下行。換言之,當內部風險降低的時候,外部的風險有進一步冒頭的跡象。
第三、對于資金供應和市場供需的擔心。一些基金經理認為,此次組合拳雖然力度很大,但是匯金入市的力度和目標并不清晰,而依靠單個機構來對抗“大小非”的拋售壓力也不現實。因此,他們對市場仍然保持謹慎心態。
當然,總體上也不乏市場看多的機構。其中,QFII及一些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對A股市場未來表現似乎最為樂觀。
反彈目標先漲20%
對于行情反彈目標,基金經理倒顯得差異不大。多數基金經理對于行情反彈沒有太大的奢望,先看15%~25%的反彈目標,然后再做定奪似乎成了最能被行業接受的說法。
從未來的行情發展,基金經理的觀點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政策底部已經出現,1800點成為今年市場最低點的觀點得到了不少的響應。大多數基金經理認為,目前的估值是不貴的,而前期市場的暴跌則成為此次反彈的主要條件。
其二、對于后續行情發展、時間延續形成巨大的分歧。總體上,基金經理的觀點居于中性者或認為行情空間不大的要多一些。這很可能與前期市場多次扼殺反彈并連續暴跌的走勢有關。
其三、對于進一步政策抱有期待,大部分基金經理都認為,市場的走好,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出臺,特別是讓宏觀經濟的狀況進一步明朗。部門機構甚至認為,目前的情況,如果得不到基本面的進一步支持,市場可能還有回頭向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