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訊/英國路透社9月5日報道《足球與股市——中國的兩個失敗》,摘要如下:
北京奧運會將弘揚國威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平安地落下帷幕。中國選手的頑強拼搏最終使中國的金牌總數達到51枚,首次超過美國而躍居金牌榜的首位。不過,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男子足球卻在小組預賽中就被淘汰。尤其是在對比利時的比賽中,中國隊有兩名球員被罰下場,在中國國內遭遇一片批評聲音。
實際上,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幾乎在所有領域獲得成功,失敗的只有足球與股市,這在中國幾乎成為一句名言。
中國股市自2005年7月開始暴漲,似乎要洗刷掉過去的惡名,但今年又陷入暴跌之中,股價又倒退了回去。
當然,股市的暴跌毀不了中國經濟,就如同足球的失敗不能抵消掉北京奧運會的成功一樣。因為,股市在中國的地位幷沒有那樣高,即便是股指達到歷史最高點的去年秋季倩況也一樣。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除銀行以外的中國企業對股市的融資依賴程度,在2006年時是56%,今年第一季度為82%,即便是在股價較高的2007年也僅達到131%,比發達國家的這個數據(一般為30%左右)低得多。相反,中國企業從銀行的借貸每年都維持在80%的水平上。
從以上情況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一是即便是中國股市(滬深300指數)從去年10月的最高點至今年8月的低點下跌了61%,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輕微的;二是銀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巨大,其動向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