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471,再次回落48個基點。這已是自7月30日回落后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自7月16日的歷史最高點6.8128更是下滑了343個基點。
告別單邊上漲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在今年7月21日剛剛邁過3周年的門檻,市場人士對人民幣升值放
<!--Adforward Begin:--><!--Adforward End--> |
緩已有普遍預期,但如此快捷地走出了從快速升值到“四連跌”的貶值行情,還是出乎意料。
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又回到了6.84的關口,而就在7月中旬,破竹之勢攻下6.86以下各關口并沖出歷史高點,何其凌厲。7月9日之后的5個交易日內,連破6.86、6.85、6.84、6.83、6.82五道關口,7月16日達最高點6.8128。
當前人民幣連跌的直觀因素是美元強勢反彈。美國勞工部8月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數減少5.1萬,降幅低于減少7.5萬的預期。受非農就業數據好于預期提振,美元指數當日上漲0.227。
金石期貨分析師李瑋表示,美國政府、美聯儲官員已經多次提到通過加息來抑制通脹,“強勢美元”可能不再是“說說而已”。
除去上述短期外圍因素,市場人士更看到人民幣正改變單邊升值,邁出雙邊浮動的價格趨勢。匯改3周年之后,人民幣有理由走出自身的成熟姿態。
央行內部人士近日經媒體渠道表示,“原則上人民幣匯率需要不確定性波動,存在風險,這樣才有投資機會,民間也才敢擁有。而匯率不確定性波動已經有了經濟和金融的內、外環境基礎,國際國內價格和成本提高,存在貶值的預期,經濟增長潛力好,存在升值預期。”
在此邏輯下,我們或許應以平常心看待近期人民幣匯率創下的下跌紀錄:7月28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對美元詢價系統收盤價6.8410,較上一交易日的收盤價6.8189元大跌221個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8月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對美元在詢價系統收報6.8425元,當周累計下跌約0.35%,創下匯改來最大單周跌幅。
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大幅升值6.5%,但今年7月僅升值0.28%,為2007年3月以來最小單月升幅。人民幣升值腳步已經明顯放緩,在7月中旬創出歷史高點后連殺幾個“回馬槍”并不奇怪。
“匯率司”提示調控
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內設機構中將設置一個新部門——“匯率司”。盡管央行未對這一信息給予正面確認,但傳聞中的“匯率司”向市場釋放了調控信號。
業內人士稱,此舉表明央行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匯率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王慶在8月1日的一個公開交流場合表示,如果成立匯率司的傳聞確切,說明中國政府以及人民銀行仍然把匯率作為一個政策工具來看待,認為有必要設專門機構來執行這樣一個政策,而不是簡簡單單把匯率作為市場中的一個價格,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出的信息就是匯率作為一個政策工具,還會發揮相當長時間的作用。
他說,“匯率改革已經進行了3年,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個大的方向目標恐怕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此過程中需要用匯率釋放一些政策信號,幫助管理宏觀經濟。”
王慶認為,近期人民幣走勢反映匯率仍為政策工具。他說,“實際上,最近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正表明人民幣匯率仍然是一個政策工具。因為從根本上來講,如果人民幣的匯率完全是由市場來決定的話,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趨勢仍然很強勁。”
他分析稱,當前經濟放緩,尤其是以出口為帶動的經濟放緩已經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升值有市場基礎,但短期內從宏觀經濟管理的角度有必要讓人民幣升值放緩,以緩解出口部門當前面臨的困難。
王慶最后表示:“我們判斷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在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都可能放緩,體現了這一政策工具正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