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產訊 新華財經日前發布《中國
房地產行業信用報告》(下稱《報告》)稱,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有形之手”構成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最顯著特征,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周期性波動更多地表現為政策驅動而不是市場驅動,政策風險成為影響房地產行業信用的重要因素。
《報告》稱,政策的頻繁更替造成的市場運行體制的不穩定性成為了影響房地產行業信用風險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導致國內房地產市場及其參與者的信用水平始終無法保持在較高的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政策從長遠看有利于房地產信用質量的提升
《報告》提到,中國房地產市場仍然屬于新興市場,成長快速、波動較大,目前存在的城市與農村房地產市場割裂的現象,以及不同城市間形成區隔市場的表現既是行業共性使然,也是中國經濟和社會所處歷史階段的獨特表現。較低行業進入門檻不僅造成行業結構零碎,也使得超過半數的開發商缺乏完整的行業周期經驗,并暴露出技術層次較低、財務管理與資本實力較弱等諸多問題。因此,當國家政策發生重大調整或市場發生劇烈波動時,這些開發商普遍面臨重大的挑戰。
但《報告》認為,雖然近期外部環境的惡化使得當前政府調控和企業調整的彈性空間急劇變小,行業的短期風險正在迅速擴大,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將有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以及房地產行業整體信用質量的長期穩定與提升。
未來數年房市將處于政策密集期
新華財經副總裁兼資信評級及研究負責人陳松興博士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受益于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前期有利的國家政策導向,自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但從2007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宏觀調控的累積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市場整體成交開始出現量縮價跌的趨勢,從而對國內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鏈造成重大沖擊,其中部分開發商受到了廣泛質疑。
《報告》預計,未來數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仍將處于政策密集期。政府在金融、土地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政策空間,并可對市場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但這些政策的出臺時機與方式將在更大程度上與宏觀經濟的整體發展趨勢密切相關。(呂洲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