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座歷史悠久的多元文化的生態之城,以其豐富的少數民族風情、絢麗的自然風光、最適合居住的氣候條件,吸引著海內外游客的目光,多少人夢寐永久地居住在這里,于是,旅游地產應運而生。省政府及時地發起“旅游二次創業的”號召,在云南穩步實施建設60個旅游小鎮計劃,如今,已初見成效。
幾年的發展,幾年的探索。在旅游地產的發展過程中,到底是旅游帶動了地產,還是地產推動了旅游?
“無中生有”的彝人古鎮
短短幾年,云南諸多地產商,開始將本土特有的民族文化集中展示。根據省委領導的指示,他們充分依托本土文化傳統,把當地的特色資源整合包裝,讓神秘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盡顯風采。
彝人古鎮實景圖
在云南楚雄州,有一座美麗的古城——彝人古鎮,它是云南旅游“二次”創業中打造的重點旅游小鎮之一。這座古城被人們稱作是“無中生有”的古鎮,它的總占地面積達到1740畝,古鎮除獨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人文環境外,更有極富彝族特色的客棧、餐飲、風土民俗展示等融為一體的彝族民居民俗大觀園,成為楚雄彝族文化的窗口。這對繁榮區域經濟,提升城市品質,改變彝州人文環境,促進楚雄州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楚雄旅游、居住和投資等方面,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如此大規模旅游古鎮建設實屬罕見,那么如何讓這樣大規模的旅游產業發揮它的潛力,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民,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本土特色造福餐飲業主
賓如歸彝族風味飯店 張大爺
在彝人古鎮,一個名為“賓如歸”的彝族風味飯店里,我們認識了飯店主人張大爺。他今年53歲,楚雄的石羊鎮人,曾經是一位教師。兩年前和老伴搬到這里。老伴以前一直在石羊鎮賣當地的特色風味小吃。彝人古鎮的出現,讓張大爺夫婦馬上把目光盯到這里。當問到為什么會如此堅定選擇在彝人古鎮做生意時,張大爺滿懷激情地說:“我們當初在石羊古鎮,那是一個小地方,我老伴做的小吃,還有粑粑,只能給當地人吃啊;我們想把我們的特色,展示給所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來賓,所以我們覺得要走出去,正好,彝人古鎮給了我們這個平臺,可以讓游客來品嘗我們彝人的特色小吃。”張大爺還興奮地向我們透露一個消息:在石羊鎮時,每年的收入7-8萬元,短短兩年的時間,現在的收入達到15萬元。對現在的成就,張大爺感概萬千。原來在經營之初,他們也遇到難題,當時客流量不是很大,這時開發商伸出援助之手,將彝人古鎮大酒店的餐飲接待任務交給張大爺,為張大爺解決了難題。
有一件事讓張大爺倍感欣慰。今年7月12日,來自南昌大學的旅游團品嘗了張大爺家的可口飯菜、體驗了熱情周到的服務后,特地留下了一封感謝信。提到這件事,張大爺熱淚盈眶。那一刻,張大爺在生意中,遇到的所有煩惱,還有來自親人反對的壓力,頃刻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漸漸地,小店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有些客人還專程開車到張大爺家買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