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樓市,“金九銀十”注定會成色大褪,名不副實。畢竟,宏觀面的種種不確定利空因素,市場多空博弈的持續僵持,最終導致市場供求失衡,純粹的“買方市場”之下,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雙雙進入了價量齊跌的下降通道,可謂是“未見金秋直面寒冬”,開發商的日子實在是每況愈下。 終究起因,無外乎以下幾點:一、開發商資金鏈普遍吃緊,“土地為王”的瘋狂時代已成過去時,“現金為王”斯乃正道。一些大的品牌開發商,由于之前戰線拉得過長,追求規模效應,一旦市場變臉,正所謂“船大難掉頭”,資金吃緊之后就會顯得相當被動;二、去年年中的報復性追漲行情,把市場價格推向高位,從而造就了相當大的樓市泡沫和虛假繁榮。從去年10月以來,上海樓市的價格調整始終未見松動,直到今年7月下旬開始,這場將近一年的市場多空博弈才初現端倪,比較典型的就是世博三林板塊;三、中央政府為了控制金融風險,不斷上調準備金率,嚴控開發商融資和信貸渠道。
那么對于今年的“金九銀十”而言,開發商為了生存考慮,必然會大量快速地放盤,通過各種營銷活動帶動人氣。
前面也提到了,目前市場的確人氣冷清,但是這兩年以結婚置業為主要剛性需求的刺激下,其實市場的潛力還是存在的。在這輪長達近一年的多空僵持中,無非是開發商希望守住底線,一旦市場不好則采取小幅推盤試水,試探買方底線;而購房者則期望的是低位接盤,不到心理價位堅決不買,最終開發商只得面對現實,前期則有松江某開發商買房送車,目前則有中秋特賣,還有更絕的上海青年城項目,玩起了夜市限時特價促銷,可謂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當然,品牌開發商聯手知名中介,做到強強聯手,共同抵御樓市寒冬也是近期市場的一大熱點,開發商缺真實客源和有效渠道,而中介商缺有效的性價比盤源,這種彼此間的有效互補,資源整合,對于開發商縮短銷售周期大有裨益,相信一、二手聯動模式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必然會成為一種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哪些開發商敢于率先破冰降價15%-20%,那么在這場行業洗牌中則能占有先機?傮w而言,未來上海樓市的整體趨勢還是向上的,也是值得期待的,剛性需求置業還是建議該出手時就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