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http://www.chinagoldcoin.net/jibibaike/jibizhishi/2005-1-18/1.jpg[/img] 近年來,清代、民國的機制銀幣已愈來愈引起我國錢幣收藏家的濃厚興趣,已有不少古幣收藏者轉而將目光投向此種銀幣的收藏。大連泉家對清代、民國機制銀幣的收藏先于國內許多地區,早在大連泉友會1923年刊出的《大連泉友會拓影》中,即發表有“丙午戶部‘中’字大清五錢銀幣”和“袁世凱像洪憲紀元飛龍銀幣”的拓影,而1929年由中日泉家再度發起成立的大連泉友會刊出的第六集《大連泉友會拓影》中,則發表有全部四種幣值的“丙午戶部‘中’字大清銀幣”的拓影;進而我們從其他各集“拓影”中可以看到大連泉家集藏的清代、民國機制銀幣,品種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范圍越來越廣,諸如:“戊申吉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光緒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庫平一兩”、“湖南省憲成立紀念一元銀幣”、“吉林廠平一兩銀幣”、“孫像民國開國紀念幣(民國元年版)”、“宣統年造大清銀幣一元”、“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一元(長須龍)”、“民國貴州汽車一元銀幣”、“孫像民國十八年地球雙旗一元”、“徐世昌民國十年九月紀念幣”、“袁像民國三年一元試鑄幣”、“段祺瑞執政紀念幣”等佳品,我們大連早期的泉家均有收藏。其中1894年由“吉林機器官局”鑄成的“吉林廠平一兩銀幣”是中國最早的機制銀幣,加之此幣鑄行后未及盛行即被廢止,所以傳世稀罕,彌足珍貴;其他如1906年天津戶部造幣總廠鑄造的“丙午戶部‘中’字大清銀幣一兩(正面中央陰刻“中”字,字外環陽文幣名)”、“孫像民國十八年地球雙旗一元”試鑄樣幣,都是極為珍貴的罕見品。另外,我們從旅順博物館曾展出的清代、民國機制銀幣和某些此類展品的捐贈情況來看,大連的機制銀幣的收藏,確有一段燦爛、悠長的歷史。所幸的是,歷盡多年滄桑,作為一種收藏文化,它至今仍在我們這座城市里延續。 [img]http://www.chinagoldcoin.net/jibibaike/jibizhishi/2005-1-18/2.jpg[/img] 近20多年來,大連出現了一些專以清代、民國機制銀幣為收藏對象的收藏者,幣源多來自于泉友之間的交換、轉讓以及集郵錢幣市場和舊貨市場。大連以往的大同街舊貨市場、天津街老集郵門市南側的錢幣交易小街、現今的勝利橋集郵錢幣市場、華宮古玩市場、香爐礁舊貨市場等都是銀幣收藏者“淘寶”、“撿漏”的地方。其中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天津街老集郵門市南側小街的機制銀幣交易,應是至今為止最為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除大連市內以及瓦房店、金州、旅順的泉友和一些經營錢幣的攤販會在每個星期天集于此地之外,也時有沈陽、鞍山等地的藏友來大連“尋寶”和“出貨”,收藏者盡可在地攤和藏家的“集幣冊”中找尋、挑選自己欲收藏的機制銀幣。當時,“大清光緒二十四年奉天機器局造一元銀幣”、多種紀年和幣值的吉林光緒銀幣,“東三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多種紀年的“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民國貴州汽車一元銀幣”、“民國貴州竹枝一元銀幣”、“黎元洪民國開國紀念幣”、袁世凱民國共和紀念幣一元”、“曹錕憲法成立紀念章”、“張學良紀念章”等,在此街的市面上均時有出現,這就為大連泉家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幣源。但總的看來,屬于珍、罕、稀等級的清代、民國機制銀幣在大連的市場上還是難以得見,這一是因為這些高等級的機制銀幣存世量本來就很少,二是因為珍品大多流傳有序,早已名“幣”有主,所以,在我們這樣的小街上看不到此類珍品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哪天在一個小攤子上,眼前一亮,突然得見,那倒是要捂緊自己的腰包了。 [img]http://www.chinagoldcoin.net/jibibaike/jibizhishi/2005-1-18/3.jpg[/img] 目前,作為大連的一些初涉機制銀幣收藏的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