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 作者:寇尚民
左圖:測試前!∮覉D:測試后。
這枚銀元購于2002年,后確認為新仿假幣。為弄清楚該幣所含的元素成分,日前筆者在某理化檢測中心對其進行了光譜測試,檢測目的是為了確定該幣所含的主要元素成分,而不是鑒定該幣的真?zhèn)。這次檢測是“有損檢測”,會對新仿銀元表面造成破壞,就本次檢測過程描述以下:
檢測對象:所用新仿銀元重25.1克,直徑39.1毫米,厚度2.6毫米,敲擊音尖,發(fā)鋼聲。
檢測儀器:檢測儀器為德國造OBLF原子發(fā)射光譜儀,該儀器用于金屬材料成分準確定量,快速分析,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金屬材料成分分析設備。該設備定量準確,精度在±0.001%,分析速度快,15分鐘內(nèi)可檢測出20余種金屬的含量。其工作原理是根據(jù)各種金屬在高溫、高能量的激發(fā)下都能產(chǎn)生自己特有的光譜,根據(jù)金屬被激發(fā)后所產(chǎn)生的特征光譜來確定金屬的化學成分及大致含量,稱光譜分析法。通常借助于電弧、電火花、激光等外界能源激發(fā)試樣,使被測金屬發(fā)出特征光譜。經(jīng)分光后與化學金屬光譜表對照,做出分析。
檢測過程:按要求,在測試前要用光譜磨樣機進行深層打磨,并進行“多點測試采樣”后,再取平均數(shù),最終完成檢測報告。測試前,專業(yè)人員對該幣進行詳細觀察,在排除了該幣有鍍層的可能性后,為避免對新仿銀元大面積毀容,專業(yè)人員建議可以省略了幾步,僅對該幣局部表面進行了打磨,并在“火花臺”上進行測試采樣。設備經(jīng)一段時間運算,隨后打印出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鎳(NI)含量為98.998%,銅(CU)含量大于1.000%,另外14種元素小于0.001%。
檢測結論:新仿銀元的主要元素為金屬鎳。
綜上所述,元素成分的確定是一門科學,通過以上測試,廣大泉友可獲知另一種檢測方法,它有別于最經(jīng)典、最傳統(tǒng)的化學分析法,但它們具有共同的“有損檢測”特點。很多泉友會問,當今世界上是否有無損檢測的設備?據(jù)悉,有一種XRF(X熒光光譜儀)儀器可進行無損檢測,但在“定量”上的檢測誤差較大,定量檢測的結果僅供參考用,但“定性”檢測結果準確,該種設備多用于環(huán)保等方面的檢測。因此暫時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現(xiàn)在還沒有哪種設備的檢測精確度、準確度超過以上兩種檢測方法。
另外,有泉友懷疑造假者不會以鎳來做基本原料仿制銀元,原因是鎳的價格較高。2000年至2002年,國內(nèi)鎳金屬價格最高為11.8萬元/噸,最低為4.2萬元/噸,平均價格為8.5萬元/噸;如果按2002年的平均價格計算,則每克金屬鎳的價格為0.085元/克,照此推算新仿銀元(25.1克)的成本價為每枚2.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