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3月下旬出版的第六期《錢幣》報上,如需轉(zhuǎn)載,請務(wù)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zhuǎn)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錢:周朝有一種鏟形的耕具叫錢,它的形狀和漢字“大”差不多,古人經(jīng)常把它作為交換的媒介物,后來金屬貨幣又仿它制造,“錢”就成為貨幣的通稱。
泉:漢代統(tǒng)治者出于聚斂財富的愿望,將“錢”改稱為“泉”。泉是由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方。直到現(xiàn)在,集幣迷們?nèi)砸?span lang="EN-US">“泉友”相稱。
白水真人:王莽代漢稱帝后,十分嫉惡劉氏,因為錢字有“金刀”,而“劉”字正是由“卯、金、刀”組成(皆指繁體字),王莽便改稱錢為“貨泉”。“泉”字由“白、水”兩字組成,故稱“白水真人”。
孔方兄:又稱“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來個半成品銅錢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銼外沿,圓棍穿錢,修銼時來回轉(zhuǎn)動,方棍穿錢,就避免了這些麻煩,于是銅錢中間有了方孔。錢為何稱“兄”?錢字由“金、戈、戈”組成,“戈”“哥”音同,于是“稱兄道弟”。
青蚨:這是虛構(gòu)出來的一種蟲,見于晉干寶的《搜神記》。據(jù)說其蟲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無論遠(yuǎn)近。以母血涂錢八十一文,買東西,無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fù)飛歸,輪轉(zhuǎn)無已。這則傳說寄托了錢久用不減的心愿。
沒柰何:宋人洪邁《夷堅志.支志》記載,宋人張循王家中富有,怕人盜取,為此,他讓人把每一千兩白銀熔成一個大球,稱為“沒奈何”,意思是誰也奈何它不得。
老官板:我國明朝時把壞錢叫做“板兒”,稱好錢為“老官板兒”,簡稱老官板。此典出于官局鑄錢每板為六十四個,板板一個模樣,故有此別名。民間諺語中給予了新的含意,用“板板六十四”來形容拘泥呆板不善隨機應(yīng)變的人。
除上述古錢別稱外,尚還有很多代名詞如紫紺,錯刀和赤仄等。銅錢,則是民國時期對歷代古錢的稱呼,上海人側(cè)讀作銅細(xì)的,以來區(qū)分民國流通的銅元,直到今天,還被廣泛地作為財富的象征,鈔票的代用詞,成為我國古錢稱呼中家喻戶曉至今尚在使用的錢幣代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