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 陳瑩
看著金銀幣市場近半年來行情火爆,不少市民也開始蠢蠢欲動。不過常有初入門的市民反映,由于對幣市的了解有限,缺乏基本的金銀幣收藏知識,一不小心就花高價買了便宜貨,后悔之余也只能用“交學費”安慰自己。為此本欄目將在最近幾期中連續介紹有關金銀幣的知識和市場行情,并為讀者答疑解惑。
一般來說,紀念幣是一個國家為紀念國際或本國的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名勝古跡、珍稀動植物、體育比賽等而發行的法定貨幣,它包括金幣、銀幣、鉑幣、鈀幣等等,質量一般為精制,限量發行。
■僅人民銀行有權發行紀念幣
在我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從1979年開始發行,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有權發行。金幣紀念幣必須配發鑒定證書,標明法定貨幣,發行部門,鑄造廠家,經銷單位以及幣的詳細資料,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簽章等等。
而記者了解到,對于一些重大事件,或有紀念意義的題材,比如奧運等等,除了金銀紀念幣外,也會有不少紀念章產品在市場出現。
雖然有些紀念章的價格由于題材好、量少,得到收藏市場的認可而價格不菲,但總體來說,紀念幣的價格要比紀念章高,但由于題材相同,部分產品的外觀也相近,一些別有用心的商家有時會拿紀念章充當紀念幣欺騙買家,初入門的收藏者由于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而上當受騙。
■沒面值的只是“章”
據了解,紀念章與紀念幣最大的區別,在于紀念章是沒有法定面值的,因為它并不是國家法定貨幣。另外,紀念章無論是個體公司,還是國家級造幣廠等機構都有權發行和鑄造。
與此同時,與金銀紀念幣在發行量上一般一次鎖定并公布不同,紀念章的發行量可根據市場需要可多可少,有的配發產品證書,有的也沒有。
對于同類題材外觀相近的產品,收藏者最好看清楚究竟是幣還是章,以免花高價錢買了低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