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是黃金投資者主要的投資對象之一。自古至今,全世界澆鑄發(fā)行的金幣種類難以計數(shù),目前,在黃金市場上交易量最多的金幣有:南非的富格蘭金幣,英國的皇家金幣,加拿大的楓葉金幣,美國的鷹洋金幣,墨西哥的金彼素。我國的熊貓金幣在國際上也較為搶手。
南非的富格蘭金幣,已有百年的鑄造歷史。成色為22K或91.62%,幣重1.09盎司,含金1盎司。該金幣首次發(fā)行是在1867年,數(shù)量有限,1870年開始出口,該幣表面有南非前總統(tǒng)Krugerrand的頭像。
加拿大的楓葉金葉,于1979年鑄發(fā),面值50美元,當(dāng)時約有1百萬枚。成色99.9%,直徑為3厘米,厚為2.8毫米。表面有楓葉標(biāo)志,反面為伊麗莎白女王頭像。
墨西哥的金彼索幣始于1905年的貨幣改革,早期的金彼索是1905-1931鑄造的,后期的金彼索鑄于1943和1953年。由于政府經(jīng)常用舊版鑄新幣,所以某金幣真正的鑄年代很難確定。金幣直徑37毫米,成色99.9%,幣重41.66克。幣面有鷹的圖案,背面有灰格黨勝利的標(biāo)志。墨西哥金幣也叫墨西哥鷹洋。
英國皇家金幣鑄發(fā)較早,1817年國王喬治三世即有金幣發(fā)行。1937-1957年沒有鑄發(fā)金幣。在此之前鑄發(fā)共11個型號的金幣,大多以每屆國王為標(biāo)志。1957年后又重鑄純金幣共12種類型,幣面有皇后伊麗莎白二世頭像的金幣。
美國的金幣種類也很繁多,主要有雙鷹幣,幣背有自由女神頭像。成色為90%,幣重33.436克。美國的金幣拍價十分活躍,1979年曾創(chuàng)金幣拍賣最高價。一枚1787年鑄造的金幣,價值72.5萬美元。
此外,奧地利的克羅納金幣,重33.87克,直徑37毫米,成色98.02%,在國際上也非常暢銷;哥倫比亞5比索金幣,面上有西蒙、玻雷瓦爾的頭像和彩金工人像。5比索金幣重7.98克,成色91.67%,在國際金幣收藏界也享有聲譽(yù)。
來源:浦東郵票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