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精美絕倫的金銀紀念幣【2005年第二期】
章 軍
人類使用貴金屬鑄造錢幣已有悠久的歷史。最初,當商品交換使用貴金屬充作流通貨幣時,每塊金銀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重量,嚴格地講,它們還沒有完全脫離商品貨幣形態,它們一方面作為貨幣使用,另一方面還是商品。當人們把它當作貨幣使用時,還需要秤來衡量它們的重量和鑒別它們的成分。缺乏一種由權力機構驗定和認可的重量單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發明了鑄幣技術。最初的鑄幣形態各異,形形色色:方形、菱形、八角形、最后慢慢演變為平面圓形。我國古代長期以來主要是用銅錢作為主要貨幣,金銀是作為大宗交易、寶藏、饋贈與賞賜之用。
今天,世界各國已不再使用貴金屬鑄幣作為一般貨幣流通,而作為投資保值收藏的金銀幣,各類精制金銀紀念幣發展卻極為迅速。這類紀念幣制作之精巧,藝術之高超與那些作為流通貨幣的金銀幣相比,有天壤之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眾多高新技術不斷進入造幣行業,金銀紀念幣的鑄造技術日益進步,工藝水平不斷提高。那么,精美絕倫的金銀紀念幣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呢?
一、材質的選擇與鑒定
銀幣一般采用純度為99.9%的純銀(又稱999,下同)直到含銀50.0%的銀銅合金來制造,國際上采用得最多的是92.5%和90.0%的成色。要控制這類合金在冷卻時從單相組織過渡到雙相組織狀態的技術,通常用充分的時效來制備最適宜于壓印硬度的坯餅。富銅相的銀餅易氧化,色澤泛暗,故對低成色的銀坯餅要采用表面富銀的工藝來進行處理。金幣一般采用99.99%、99.9%、91.6%(又稱22k金)的純金或金銅合金來制造,K金的色澤可按金銀銅三元狀態圖來選擇以適應品種的需要。 無論金或銀都由造幣廠電解精煉提純和配制,并用現代化的儀器分析成色,其分析結果代表一個國家的權威標準。
二、熔鑄、軋制條板
從電爐中將熔融的金銀通過連續澆鑄機,鑄成所需規格的板坯,再用機械銑削表面,去除雜質,然后在作業環境要求極嚴的條件下對板坯進行冷軋。為了保證軋制后的板材表面光潔,不影響以后成品壓印質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都必須保持清潔,板材表面不允許有劃傷、凹坑、腐蝕等缺陷存在。熱處理退火后,再在專用的精軋機上軋出厚度公差極小的鏡面光亮的條片。其厚度誤差不超過0.005mm。
三、沖餅、拋光、清洗
精軋后的金銀條片即可進行沖裁坯餅,又稱落料。它是利用沖模在曲柄壓力機上把金屬板材、金屬帶材進行分離的一種沖壓工藝。沖裁出來的坯餅,必須保證獲得最小毛刺和最佳邊緣,并避免任何污染、劃道、抓痕,然后將坯餅在保護氣氛下進行光亮退火,以降低坯餅的表面硬度。退火時要嚴格按照熱處理工藝規程執行,以控制金屬材料的晶粒大小和避免坯餅表面的氧化,否則金銀硬幣表面就不易得到應有的鏡面光潔度。坯餅經光亮退火后進行拋光。拋光可根據不同要求采取布輪拋光、機械拋光、化學拋光和電化學拋光。坯餅表面采用特殊的清潔劑進行清洗干燥,這時的坯餅已變成鏡面的和干凈的了。每枚坯餅都要經過稱重,電子秤的精度要求為0.000 1克,超出標準規定的坯餅必須全部報廢。把鏡面、光亮的完美坯餅,嚴格按照規定的數量放在清潔的帶蓋器皿中準備壓印。
四、模具
要鑄造出工藝精湛、充滿藝術魅力的金銀紀念幣,必須要先設計制作出合格的壓印模具。在造幣生產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技術環節就是模具的設計和制作。紀念幣有正、背兩個圖案面的設計。圖案的設計是造幣模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藝術和工藝在紀念幣上的體現。圖案的設計要能夠充分體現概括性、紀念性、民族性、單一性的和諧統一,同時要認真考慮到制模工藝和壓印工藝的可行性。經過對題材、圖案的嚴格審定,即可進入原模的制作階段。通過一系列極為復雜高超的精雕細刻,運用先進的現代制模設備和技術手段,把錢幣藝術家的設計意圖在模具上予以充分展現。一枚完美無暇的紀念幣的印模,就是在高倍率的放大鏡下也找不出任何疵點。
五、壓印
紀念幣都是通過大噸位的壓印機,用印模在坯餅上壓印出來的。壓印是造幣生產的主要工序。壓印是在一間帶有空氣過濾的恒溫工作室中進行的,操作人員必須穿戴符合工藝衛生要求的服飾,任何微小的塵;蚝沟瓮倌紩辜o念幣精致表面遭到破壞而報廢。國際上通常的壓印報廢率為10%,而直徑大、鏡面面積大的硬幣,其報廢率可高達50%以上。除了特殊規格,壓印通常是在封閉式的模腔內完成的。
六、保護與包裝
為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金銀紀念幣原有的本色和光澤,每枚精制幣的表面都要經過一定處理,隨即把它密封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內,再裝進專門為它設計的包裝盒內,而所有成品最終都還要經過百分之百的嚴格檢驗。
七、技術應用
以上介紹的是金銀紀念幣鑄造的傳統工藝過程。金銀紀念幣所以人見人愛,除了其題材、圖案、浮雕等主要因素外,工藝技術的選擇和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作些簡要介紹。
平底鏡面 金銀紀念幣的底平面要高度平整和光亮如鏡子,使其圖案和底面的反差更為強烈,層次更為分明。主要是通過對壓印模具進行鍍硬鉻后再研磨、拋光等方法來獲得。
噴砂凝霜 應用目數不同的砂粒(或金屬丸)對選定的底面或圖案噴射成磨砂面,形成凝霜效果,增加圖紋的立體感和層次感。
異形 傳統的機制幣形制主要為圓形,大多數金屬硬幣的邊部都有連續絲齒,少數為平邊無絲齒。后來人們為豐富金屬硬幣的形制,同時也為了提高硬幣的制造難度,增加硬幣的防偽技術含量,就研制開發出了非圓形的硬幣,從三邊形到十幾邊形都有,而應用于流通硬幣的形制主要有七邊形、十邊形等。用于制造金、銀、銅紀念幣的異形幣有三邊形、長方形、環形、扇形、橢圓形、盆形及鑲拼式等等。
圓形打孔 嚴格地說,圓形打孔幣也屬于異形幣。目前,世界上采用圓形中間打孔的方法制造金屬硬幣的國家并不多,我國古代的鑄錢中間都有一個方形孔,象征著“天圓地方”,民間稱這種鑄錢為“孔方兄”,但自出現機制幣后,就不再采用這種中間打孔的錢幣形制了。前些年,為仿制古代的方孔錢,我國造幣廠采用壓印后再沖孔的工藝技術,制造出“大唐鎮庫”、“寶源通寶”等圓形方孔金銀紀念幣,以滿足錢幣愛好者的收藏需要。
邊部滾字 顧名思義,就是在金屬硬幣邊部的圓柱體立面上滾上各種文字和圖紋,這種文字和圖紋亦稱邊銘和邊飾可以是陽文(凸出),也可以是陰文(凹入)。金屬硬幣邊部滾上字符,一方面增強了硬幣的鑒賞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幣的技術含量。由于硬幣邊部滾字的工藝技術較為復雜,這就給制造假幣者增加了技術難度。近幾年我國鑄造的部分金銀紀念幣品種也應用了這種技術。
連續斜絲齒 通常金屬硬幣邊緣的連續絲齒均是與硬幣軸徑相互垂直的。而連續斜絲齒卻與硬幣的軸徑有一個交錯的角度。由于有了這個角度,這就給金屬硬幣的壓印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給傳統的造幣壓印工藝提出了挑戰。換句話說,也就是增大了硬幣的制造難度,提高了硬幣的技術含量和防偽程度,目前世界上采用這種工藝技術制造硬幣的國家極少,我國已于2001年將這一技術應用到部分金銀紀念幣上。
雙金屬鑲嵌 就是將兩種不同色澤的金屬采用組合的方法鑄造出一種全新效果的金屬硬幣,它由兩部分組成:外環和內芯。它一問世就受到了各國造幣廠的充分重視和歡迎。所謂局部鑲嵌或局部鍍覆,就是在單一金屬硬幣的某一局部圖案上采用鑲嵌或鍍覆技術把另一種金屬組合上去,這種技術主要應用在金銀紀念幣上,從而提高了金銀紀念幣藝術色彩和鑒賞效果。在單一金屬鑄造硬幣基礎上研發出了的雙金屬鑲嵌硬幣,繼而應用到金銀紀念幣上,現又發展到局部鑲嵌或局部鍍覆的金銀紀念幣,極大地豐富了錢幣庫里的種類,滿足了廣大錢幣愛好者的鑒賞和收藏需要。
隱形雕刻 所謂隱形雕刻,就是運用計算機編程將兩個不同的圖案處理后分別表現在同一部位的兩個側面,造成從某一個角度能看到一個圖案,而換一個角度可以看到另一個圖案的一種雙重圖像雕刻工藝,它可以使同一凸紋圖案中產生兩種不同圖像的視覺效果。隱形雕刻技術具有一定的加工難度,并且需要具備較精密的加工設備,運用在制造金銀紀念幣上可以提高其防偽水平。
彩色 彩色金銀紀念幣興起于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它是采用一種特殊的移印工藝技術在金屬幣上印制彩色圖像。由于其打破了傳統金屬鑄幣的單一色澤,使得金銀紀念幣顯得色彩斑斕、鮮艷奪目,使得幣面人物或花卉等圖案栩栩如生,主題圖案更加突出生動。
激光全息 激光全息標志大家都比較熟悉,而把這種激光全息效果應用到金銀紀念幣上在國際上也是近兩年的事。那時隱時現的圖案,使得金銀紀念幣不但增加了令人著迷的魅力,也大大增加了金銀紀念幣的防偽技術性能。
綜上所述,金銀紀念幣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是不能用金銀的原始價值來衡量的。在國際市場上,金銀紀念幣的價值通常要比金銀原料價格要高出30%~50%,甚至更多。當您收藏這種稀有的藝術珍品時,除了欣賞它的藝術價值并思念它的紀念象征外,或許還會對造幣廠的嚴密管理和質量信譽產生出許多美妙的聯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