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紀念幣是金、銀等貴重金屬為材質鑄造的,幣面鑄有面額,是國家法定貨幣,可流通使用。但是,對于貴金屬紀念幣為什么不按面額發行,而是以高于面額的幾十倍百倍高價發售,就有許多收藏愛好者不太明白。
事實上,通常流通使用的紙幣、普通硬幣等,其面額與本身的價值是基本一致的,即幣面額1元,行價就是1元。但貴金屬紀念幣就不同了,因為它是以十分貴重的金屬為材質鑄造,在面額低于實際價值的情況下如果按面額發行,鑄造發行機構就無法承擔其差價損失,同時也會造成民眾囤積貴金屬紀念幣等問題。所以貴金屬紀念幣不可能參與實際貨幣流通,也不能與同額紙幣、普通硬幣等值交換。至于貴金屬紀念幣的面額,那只是象征性的,目的是保持它國家貨幣的權威性,同時與民間鑄造的金銀紀念章區別開,從而具有特定的收藏價值,成為特殊的“國家名片”。因此,貴金屬幣的實際發售價是以每枚(套)鑄幣所含金銀重量的國際市場價格加上生產費用、經銷利潤等合計定價。例如:一套五枚的2000年“熊貓”金幣,總面值190元,5枚金幣共重1.9盎司(每盎司約為31.1035克),成色為99.99%,其所含黃金質量按當時國際市場價格計算,就是人民幣5100元左右,因此它的發行價為5400元左右,不可能有人將這套金幣當190元去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