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延剛 文章來源:大江南收藏
我國自1957年12月1日開始發行流通鋁質分幣至今已近半個世紀。目前,這套使用時間最長的硬幣雖然仍在流通,但貨幣職能已江河日下,而在眾多集藏愛好者中,這套硬幣已成為收藏的一個專題。
2005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2005年壹分硬幣(據分析主要作用是面向超市找零)。至此,我國共發行三種面值不同年號的鋁分幣97種,其中壹分36種,貳分34種,伍分27種。在這些硬分幣中,俗稱“五大天王”的1979年伍分、1980年貳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幣以及1992年以后的各版分幣,均是在供鑒賞收藏用的套裝幣中發行,沒有進入流通領域。
這些鋁質分幣粗看似千幣一面,但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早期所用的幣材和以后所用的幣材有很大的不同。其中,1955年壹分、伍分,1956年壹分、貳分采用的是鋁銅合金(含銅0.5%),之后,采用的都是鋁鎂合金,初期含鎂1%,含錳從0.1%調整至0.2%,1971年開始改進為含鎂5%,含錳0.4%,1981年開始,又調整為含鎂1.5%,含錳0.4%。通過不斷改進和調整,合金性能越來越好,色澤越來越光亮。
除材質外,幣面文字、圖案有明顯變化最早表現于1972年,在該年號壹分硬幣上,背面的面值文字和下面麥穗相交處與以前相比已有所改動。從1974年起,與原有模具(平芒版)有明顯區別的新版標準模具(露芒版)開始應用在壹分、伍分硬幣上。新版模具正面文字筆劃同以前相比有較大修改,國徽直徑也略有縮小,而背面面值文字、卷葉、麥穗更有較大改變。新版模具自1974年到1984年前后共使用了11年,在此生產期間,原有標準模具并未停止使用。在流通幣中,1973,1975、1977、1979、1982年版的壹分幣,1983年的伍分幣和各年號的貳分幣,1985年及以后各年份全部面值分幣均還是使用原來的標準模具。在兩種模具共同使用期間,198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該年號的壹分幣就有兩種不同版別,而在套裝硬幣冊中,平芒版和露芒版兩種不同的版別也都有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