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入“收藏世界”,收藏錢幣的愛好者與日俱增,因而諸多收藏錢幣的人總想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對收藏品的鑒賞能力。
第一步自然要學習一些錢幣的理論知識,購買一些書籍如《中國古錢錄》、《中國銅元目錄》、《簡明錢幣辭典》等等,意在充實自己的頭腦。再就是收藏者要經常關注社會傳播媒介報道的錢幣內容、信息和行情,及時掌握錢幣市場和流通情況。同時向高手學習,請行家指點迷津。當然,多結交一些錢幣收藏界的朋友,也是強化鑒賞能力的重要途徑。
作為一個收藏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耐心和非凡的毅力,任何收藏沒有一日之功。所以,“初手”要從淺向深、從易到難逐步收集和積累經驗。
事實上,收藏錢幣同樣有風險,尤其是古幣價高難辨且風險較大,即使高人也有失手之時,故“初手”最好少涉及古幣買賣。相對而言,現代錢幣如紀念幣等價格偏低,也容易收集,不妨多買些先藏起來,這也是一個收藏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收藏錢幣不可隨意跨國,尤為“初手”要立足本國。當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充裕時間的收藏者,有針對性的玩玩外幣也未嘗不可,但不可忽視兩點:一是信息不靈等客觀原因導致收藏不易;二是各國經濟水準差異導致收藏市場瞬息萬變。
收藏錢幣也要從國情出發,“初手”應先從普通幣開始,如4 3 屆世乒賽流通紀念幣比往年少發行一半之多,只要現在想法收集,日后必受青睞。工薪族不可盲目收藏金幣,即使一套近期的專題金銀幣也至少在2 0 0 0 元以上,4 3 屆世乒賽一套專題金銀幣(1 金2 銀)就達2 8 0 0 元。“初手”集幣者一定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順其自然,先去培養興趣,從小錢練功,逐步提高自己的收藏和投資水平。
收藏錢幣也如做生意,要努力玩出自己的特色,不管收藏任何類別錢幣,要做到獨辟蹊徑,全力以赴在此范圍內力求不漏一枚,從而真正體現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收藏價值。
很多收藏者在增加錢幣品種時,往往將網撒得很大,其實這是一種錯招。集幣一定要在本地做文章,并以自己買賣為主,適當時候,也可請親朋好友代購一些。一般情況下不要隨意郵購外地的錢幣。因為一是沒有親眼辨別,難以保證貨真價實;二是郵購沒有安全感,一旦上當受騙便有苦難開口。總之,郵購風險大,錢幣畢竟不是普通的玩藝兒。
在操作上要具備幾點錢幣知識,如收藏發行量少的錢幣,發行愈少,收藏價值愈高。有價值的錢幣包括錯版錢幣、紀念錢幣、精致流通新硬幣、有特殊意義的錢幣和特殊尺碼的錢幣等。如現在有人收藏各年全套國庫券、全套外匯券便是獨具慧眼。
買賣錢幣時,往往又是對集幣者眼力的一種挑戰。很多時候,買下它嫌它貴了幾分,放棄它又似乎不甘心罷手。收藏者的這種矛盾心理是不足為奇的,但必須明白一點:任何時候不可存有僥幸心理,尤其是遇到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旦錯過,說不定后悔終身,但如果一時沖動盲目操作也會有造成遺憾之舉。買賣錢幣,實際上是評估一個收藏者的消化、吸收、分析及判斷的綜合能力。(杭州收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