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的發行,很多南寧市民都拿自己的舊版人民幣到銀行“以舊換新”。但是,你知道嗎?因為群眾有意無意的損壞,廣西每年殘損幣的銷毀量約12億張,重1200多噸。對此,有關人士呼吁廣大群眾提高愛護人民幣意識。
人民幣損壞讓人心痛
“好不容易到銀行領了新版人民幣,在麻村菜市買一把一元多錢的青菜,100元的新錢就變成了一大把濕漉漉的舊零錢,有些還是殘缺的。怎么市面上有那么多舊幣殘幣?”昨日,家住園湖路的李小姐撥通本報熱線抱怨道。像李小姐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
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貨幣金銀處反假貨幣科黃科長告訴記者,在廣西,由于群眾有意無意的損壞,殘損幣的銷毀量每年大約都有12億張,重1200多噸。
有意損壞者可予重罰
在人民幣的保管、使用過程中,行為過失是造成人民幣損毀的重要因素。正如李小姐遇到的那名菜販一樣,很多粗心的群眾沒有注意手的清潔,就直接抓握紙幣,致使紙幣變臟,不被人喜愛。
另外,一些市民在洗衣服時,不記得將人民幣取出,結果把人民幣洗爛。還有些時候,由于貯藏保管方式不當,造成貨幣被火燒、受潮、蟲蛀、鼠咬等,也會使其遭到損壞。
令人氣憤的是,一些目中無法的人,對人民幣進行故意損壞,如將完整的人民幣紙幣故意剪成數段或者撕壞、用煙火部分或全部燒毀,在人民幣紙幣上亂寫亂畫,用人民幣制作工藝品,熔煉硬幣等。對于這些損毀人民幣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公安機關將給予行政處罰,并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保護人民幣人人有責
那么,如何才能妥善保護人民幣,使新幣常新呢?黃科長介紹,應將人民幣平鋪整理,不要揉折;要保持人民幣票面整潔,不在票面上寫字、標號、涂畫、記數、蓋章等;要防止污染,不讓油污和腐蝕性化學物品侵蝕人民幣,尤其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不要將肥皂、洗滌劑與人民幣同時存放;不隨意撕裂、剪割人民幣;對金屬幣不穿孔、磨邊、剪口等;對一時用不著的人民幣,應及時繳存到銀行,以免造成火燒、蟲蛀、霉爛等現象,對手中較破舊的人民幣,應及時到附近金融機構兌換;發現在人民幣上隨意涂寫、揉折等不愛護人民幣的行為,應加以勸阻,對故意破壞人民幣的行為要批評教育。
小貼士:兌換殘損幣分“全額”和“半額”
人民幣的受損,不僅會給國家造成損失,也會對直接使用殘損人民幣的群眾造成損失。根據國家規定,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分“全額”和“半額”兩種情況。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圖案、文字能按原樣連接的殘缺、污損人民幣,由金融機構向持有人按原面額兌換;能辨別面額,但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其圖案、文字能按原樣連接的殘缺、污損人民幣,按原面額一半兌換;紙幣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按原面額一半兌換。(見習記者黃儷 凌陳)
來源:新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