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明罡 來源:金幣資訊/中國集幣在線
新中國金銀幣發行至今,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系列,有些還是規模相當可觀的系列大套幣,其中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中國出土文物》和《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等更是佼佼者。
綜觀上述幾大系列,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題材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正是由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一大批可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地大物博的特色又使得各類資源非常豐富,因此圍繞著上述系列可供選擇的素材極其充裕,也才能形成可觀的系列規模,如《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系列就發行了十組;二是發行跨度長,由于品種豐富,系列有序,因此這些系列大套幣的發行時間跨度很長,《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由1984年一直到1993年才發行完畢,《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則由1992年發行至1996年,《中國出土文物》由1981年發行至1993年,《中國珍稀野生動物》由1988年發行至1994年,而且由于可供選擇的素材實在太多,因此其中的部分系列并不能排除今后繼續發行的可能,如果這樣的話,今后所顯示的時間跨度將更長;三是市場流通盤有限,各系列除了后幾組發行量有所提高外,大多數的發行量都處于較低的水平,萬枚以內的品種很多,且經過了多年的消化與沉淀后,市場的流通數量非常有限,換言之,能夠構成全套的數量非常小。
而這些系列大套幣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它們的收集難度相當大:濃郁的民族特色使得這些系列幣成為了深受大家喜愛的品種,需求量要明顯高于一般金銀幣;發行跨度長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收集的難度,特別是對于那些“半路出家”的收藏者來說,要尋找到早期品種、配齊全套相當困難,再加上系列大套幣的品種多、總價高,無形中又增加了收藏的難度,能夠有一定經濟實力承受的人也比較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各個時期的對金銀幣的需求量不等,因此各組之間的發行量也大相徑庭,有的現在尚能在市場上覓到,而有的“瓶頸”品種恐怕就很令幣商為難了,即使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湊齊也非易事,如《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第十組的金幣發行量為25000枚、銀幣為30000枚,而其第一組的金幣發行量僅為9200枚,銀幣發行量為14401枚。《中國出土文物》第一組金銀幣的發行量分別為1000枚和5000枚,而其第三組的發行量則分別降到了500枚和2000枚,發行量竟然降低了50%,這些發行量上的變化無形中增加了收藏的難度,但同時也增添了收藏的樂趣;由于市場流通盤極為有限,因此這些系列大套幣的市場形象都非常良好,且由于一般收藏者都有“求大求全”的心理特點,因此無形中也夯實了這些系列大套幣的群眾基礎。
但是,收藏與投資的規律就是如此,“物以稀為貴”的說法一點不假,越是難收集,供需嚴重失衡,價格就越高,特別是大全套和其中“瓶頸”品種的價格攀升幅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表現得更為明顯,而系列大套幣收集上的高難度也使得大全套和部分品種已經出現了一價難求的情況,目前的價格相當堅挺,基本上不受市場冷暖的影響,而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價值抬升節奏。對于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投資者而言,投資于這類系列大套幣,既免去了在紛繁復雜的金銀幣品種中左挑右選的麻煩,又能有效地控制投資風險,投資的預期收益又比較可觀,出手比較便捷,是比較理想的投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