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俞敏
金銀幣市場與其他收藏品投資市場一樣,熱點品種的號召力和受關注程度往往是最高的,除非有了非常火爆的行情才會出現“齊熱"狀況,一般情況下,各個品種之間有著明顯的“冷熱"差異。從表現上來看,熱點品種和新品的活躍性強,但價格起伏較大,價格定位較難判斷,而一些非熱點品種的活躍性雖然不及前者,又缺乏足夠的關注,因此往往只能默默耕耘,在亮點不突出的情況下,其運行態勢和價值經常被忽視。事實上,在本色銀幣板塊中也確實存在著這樣一些題材不錯、市場表現不突出但價值潛力不小、正在無聲向上的品種,應當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1997-1999年是金銀幣市場大發展的前夜,雖然這一段時期金銀幣的投資價值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但 就其本身而言,則可謂精品迭出,細細數來,《齊白石》、《張大千》等繪畫名家題材的方型銀幣、《桂林山水》、《故宮》、《蘇州園林》等世界遺產題材和《清明上河圖》、《洛神賦》、《明清扇面畫》等繪畫題材的套幣,個個都稱得上是中國金銀幣的佼佼者,題材之引人、設計之精妙、形式之多樣,開辟了新中國金銀幣的一個新時期。而且由于金銀幣投資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大家對金銀幣集藏與投資的認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因此這個階段金銀幣的發行量水平還是相當低的,以上所說的這些本色銀幣的發行量基本上都還在萬余套左右,與近幾年擴容后的金銀幣發行量相比,懸殊很大。從目前市場的流通情況來看,雖然發行時金銀幣集藏與投資還不普及,但精品的強勁效應還是使這些品種成為了當時有限的集藏者的重要選擇,同時題材與設計上的優勢又使得它們中的相當部分成為了禮品消費的重要對象,由于發行量少,因此事實上這些品種的沉淀狀況都非常不錯,以致于現在市場上的流通量還是比較有限的。這些品種之所以現在缺乏足夠的熱點效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市場根本無法挖掘足夠的量來進行運作,甚至有不少投資者已經將它們看成了早期品種。
用前面所說的默默耕耘來形容這些本色銀幣毫不為過,雖然長期無法成為市場的熱點,也沒有成為主力資金運作的重點目標,但它們仍然一步一個腳印、不受市場冷暖的影響,走著自己的道路,在不斷延續的需求量的支撐下,它們的運行軌跡顯得非常平緩,沒有什么大起大落,這與它們的特性是基本相符的,但是,另一個不應忽視的現實是,這些本色銀幣目前的價格還是比較低的,遠未體現出其題材、發行量上的優勢,而與近幾年發行的部分熱點品種相比,這種價格上的失衡狀況就更為明顯,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價值回歸進程。雖然目前金銀幣市場的狀況并不能讓人樂觀,但上述本色銀幣的基礎“功課"做得很扎實,價值又有相當的挖掘潛力,應該有足夠的機會讓它們得以展示。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4-8-7 21:25:08編輯過][/color][/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