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連續幾年已看厭倦了林林種種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的老百姓,還是連續用奧運選題貴金屬衍生產品作為企業禮品和人際間交往的機關團體或廠礦、企事業單位,亦或是在各種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上屢屢受到打擊的投資收藏愛好者們,或多或少的會對各種奧運貴金屬衍生產品產生“視覺疲勞”、“聽覺疲勞”和“收藏疲勞”,嚴重者甚至于對各種貴金屬紀念幣產生不信任或者抵觸感。在這種情況下,錢幣市場勢必需要尋找到一個新的,并能夠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品種或版塊,以繼續維持市場的生機和發展,同時,也給連續數年亢奮之后的金銀幣市場,贏得修生養息的時間和空間。于是,紙幣,這個路人皆知,人們每天打交道的收藏門類逐步浮獻在了大家的面前。
紙幣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除了前述的因素之外,筆者以為還可以從以下角度去理解:
首先:紙幣盡管與金銀幣、流通紀念幣等一樣,都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但它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具有更高的地位、形象、影響力和普及度。我們時常會看到某老百姓掏出500元錢來意欲購買1枚1盎司的熊貓金幣的情況,但這樣的情況絕不會在紙幣上重演。
其次,近年來,金銀幣市場上各種贗品層出不窮,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無法辨別。但紙幣則不然,即使是菜市場上賣菜的老農,亦或多或少的了解和知悉一些紙幣的防偽知識和技巧。由此可見,紙幣的防偽性能和諸多優勢,勢必使得其更容易為投資大眾和收藏愛好者們所接受和認可。
再次,紙幣屢屢創造神話,紙幣頗多掙錢效應。在當今經營金銀幣的商家中,不少創業所得的第一桶金都來自于紙幣。第一套人民幣至少值300萬元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中的背綠水印一角券,如今至少值15000元。凡此種種,無不給人以強烈的掙錢示范效應。由于央行宣布第三套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時,引發了錢幣市場第三套人民幣紙鈔的一輪炒作行情。因此,如果錢幣界風傳的第四套人民幣有望在08年底或09年初退出流通領域的說法得以兌現的話,勢必引發更大一波紙幣的投資和收藏行情。
另外,紙幣的供求關系將對行情的向縱深方向推進產生決定性作用。人民幣紙幣的發行極其規范,某種程度上使得人民幣紙幣成為了一種稀缺資源,市場的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平淡市道時表現得不明顯,但當人民幣紙幣行情回暖,甚至于錢幣市場出現炒作或者投資行情時,這種供不應求的狀況將表現得極其的明顯。這么說是因為一方面:在各地中國人民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執行某版別的人民幣只收不兌,或者是某版別的人民幣退出流通領域之規定的情況下,現階段集藏市場上紙幣的交易、投資、收藏等行為,僅局限在第一、二、三套紙幣和部分連體鈔(未退出流通領域的第四、五套人民幣禁止進行交易),因此,集藏市場的可供交易品種和規模將會是非常的有限;另一方面,即使是現階段還處于流通范疇的第四、五套人民幣,以現有的人民幣管理條例和各地人民銀行的內部運作機制,想要兌換出一定數量且有商業價值的第四套人民幣紙幣,顯然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是緣何第四套人民幣中的80版50元券的價格,在收藏品市場上能值個550元;80年和90年版的2元券,在收藏品市場上能值個8.50元和3.50元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