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稿:《龍宮借寶》彩色紀念銀幣賞析 |
發布日期:2003-8-30 15:3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敢向龍王借寶 試問路在何方
——《龍宮借寶》彩色紀念銀幣賞析
作者:程小田
歷史長篇巨著《西游記》成書于明代中后期,但神猴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卻最晚在宋代已流行于民間。同樣《西游記》彩色金銀紀念幣雖于2003年8月28日撩開了“她”神秘的面紗,但在20世紀70年代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記》連環畫,80年代末央視臺陸續播放的《西游記》電視連續劇,齊天大圣護送唐僧取經的歷史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廣為流傳。
那么,今天由深圳國寶金幣制造廠精心打造,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西游記》彩色金銀紀念幣(第1組),投放“朝陽”市場后,市面能否掀起浪花,錢幣專家和廣大金銀幣收藏愛好者對《猴王出世》、《龍宮借寶》、《戰二郎神》、《大鬧天宮》、《蟠桃盛會》二金三銀持什么態度,能否與連環畫、電視連續劇一樣經久不衰,“根植”于民間。對此,筆者持非常樂觀態度,認為該套古典名著題材紀念幣再現了故事的精髓,濃縮了故事的精彩片段;是一套難能可貴的“新生兒”,下面以點帶面,對《龍宮借寶》彩銀幣的感想,粗線條的侃上幾句。
二金三銀的正面圖案均為西天取經圖。只見大智大勇的孫悟空牽馬引路,虔誠忠厚的唐僧坐在馬背上,偷懶貪嘴的豬八戒和憨直內向的沙和尚緊跟其后,正走過一座天然造就、奇特無比的石拱橋。石橋下的峭壁上順勢長著一棵蒼松,且在一縷彎彎曲曲、輕幽飄逸的仙云相伴下,縱然托出公元“2003”紀年字樣。上緣空背景處環繞烙上具有很強親和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大字。耐人尋味的是,該畫面不但浮雕感強,而且畫面抓住了最富感染力的一霎間,使其動態無時不有,師徒四人行走協調。不信,你看孫悟空右手緊拉韁繩,立右腳抬左腳,正仰頭眺望,同時左手也配合舉向額頭當帽瓦,使火眼金睛更能看清前方路途。乘巧的是,馱著唐僧的白龍馬也似心領神會,同樣抬起左蹄等待與悟空齊步行走。此時的畫面無聲勝有聲,蔣大為聲情并茂演唱的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猶如在耳邊回蕩。
銀幣背面圖案是《龍宮借寶》。說的是孫悟空安營下寨后,為防外侵,沒有一件稱心的兵器,遂從花果山鐵板橋下通向東海的龍宮去借兵器。龍王敖廣笑臉相迎,得知悟空來意,不好推辭,命手下接二連三抬來幾百斤重的大桿刀、三千六百斤重的九股叉、七千二百斤重的方天戟。悟空一一接過手中,操練幾下都嫌太輕,不中意。老龍王苦笑道:“上仙,本宮實在沒有更重的兵器了。”這時龍婆舉薦海中有一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量悟空搬不動,以此打發他離宮。悟空聞言:“此物在什么地方,拿出來給俺瞧一瞧。”老龍王忙搖手道:“扛不動,抬不動,須上仙親自去看看。”悟空不假思索就叫老龍王引路,去見識見識何等“寶貝”。
老龍王把悟空帶至海中間,忽見那根鐵柱子金光萬道,耀人眼目。悟空上前邊撫摸邊仔細看著,鐵柱子約有斗來粗,二丈長有余。他兩手圍抱也抱不住,口念“再細一些再短一些就可用了。”話畢,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數次念道,鐵柱子可變成繡花針,當變至手握粗細般大時,發現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有一段烏鐵,緊挨箍鐫刻有“如意金箍棒”五字。悟空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彩銀幣借助有限空間,科學性、人文性、藝術性地再現了老龍王帶悟空觀看定海神珍的絕妙場面。
要想把一根二丈多長,一萬三千五百斤重的鐵柱子在有限的圓周內體現是何等不易。但我國藝術大師們,發揮了高超的藝術水準,挖掘出超常人的藝術想象力。把又粗又長,六噸多重的“金箍棒”向右斜躺,在畫面上只能看到2/5的柱面,使其顯出上不見頂,下不見底的高大氣勢。左下方老龍王一幅青面獠牙,兩眼放出寒光,嘴上假惺惺說道:“上仙如搬得動,本王愿將此寶送給你。”內心卻一肚子壞水:“你這猴頭,自不量力,搬不動你給我滾出宮去,若真扛走看我不到玉皇大帝面前奏你一本。”而機智勇敢,百折不撓的悟空似乎識破了老龍王的伎倆,只顧自己圍著金箍棒輕盈地游來游去,認真端祥著這根天賜的好兵器。這里畫面發揮了中國畫“畫鳥不畫天,畫魚不畫水”的傳統手法,除悟空做出游泳探姿象似在海底外,更能體現海的深度、廣度、密度,是兩根綠色、肥沃、透明的海帶起了決定性作用。只見帶花邊的海帶從金箍棒背后開始自然向上盤繞,使觀賞者的視線不由自主地跳出畫面,去感受威力無比金箍棒的更高一頭!
吳承恩之所以能寫出《西游記》,是與他出身小官吏淪為商人的家庭,且又科場不利,遂謔浪不羈。這種家世經歷性格特征,使博學才藝,聰慧幽默的吳承恩能以一種更灑脫的氣質對故事作再創造。使《西游記》形成了融幻想性、人性、物性于一體,植根于民族大眾心理的深厚土壤,又流溢著文士豪逸之氣的渾成瑰奇的神話世界。但愿《西游記》彩色金銀紀念幣能和名著一樣,煥發出不朽常新的藝術魅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