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廣東錢幣》雜志2006年第2期,如需轉載,請務必署名,注明來源于《廣東錢幣》雜志2006年第2期,摘自“中國集幣在線”及www.ccbczpx.com的字樣!
寶 木
人們經常使用的紙鈔,目前正受到越來越多加盟收集行列的集藏者關注,新中國發行的各種版別人民幣都有不少收藏者在進行系統收集。而近年來一種形式新穎、布局獨特、發行量少的連體鈔更是異軍突起,成為了紙鈔藏市上撩人眼球的板塊,且吸引了眾多藏家和投資者的重視。
連體鈔,是流通鈔和紀念鈔的一種特殊形式,有雙連體、三連體、四連體、八連體和全張連體等多種形式,為裝幀人民幣的范疇。根據規定,連體鈔不可以直接流通使用,而需到商業銀行按面值等值兌換流通人民幣方可使用。因此,連體鈔的實用功能并不大,更多的則集中在集藏功能與投資功能上,其中投資功能的實現必須建筑在集藏功能上。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連體鈔發行歷史并不長,迄今也就8年時間。其中首張露面的連體鈔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三連體紀念鈔,是在單張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50元面值紀念鈔上未全部裁切形成,發行日期為1999年9月20日,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
緊接著,連體鈔在第四版人民幣中全面開花,其中低于10元面值的小面額連體鈔紛至沓來,且形式也出現了四連體、八連體和三十五連體(全張)等大規格連體鈔,令藏界欣喜若狂,盼望已久的連體鈔終于得以全線出擊。果然,1980版的1角、2角、5角、1元、2元、5元和10元這七種小面值的人民幣連體鈔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且銷量扶搖直上,二級市場的價格也呈蒸蒸日上之勢。受此激勵,第二套人民幣中的1分、2分、5分三種面值八連體鈔接踵而至,而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10元面值的四連體和《迎接新世紀》紀念鈔雙連體的發行,使得連體鈔變得琳瑯滿目。更有趣的是,中國銀行還發行了“澳門特別行政區”10元澳門鈔四連體鈔和全張連體鈔,導致連體鈔的熱度達到了頂峰。
連體鈔在短短3年時間里紛至沓來,自然讓集藏者和投資者應接不暇,雖然在藏界掀起了連體鈔的旋風,但同時也讓不少人感到困惑,難道連體鈔也會如洪水猛獸般泛濫?不過這個答案在隨后的日子里揭曉,中國人民銀行并沒有繼續發行連體鈔,而已經發行的上述連體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之后,也逐漸顯露出其珍貴性,尤其是集藏與投資的屬性更加的突出,目前絕大多數連體鈔的市價已運行在發行以來的高位區域,個別發行量少的品種更是一鈔難求。
為什么人民幣連體鈔會受到集鈔者的青睞,從市場的熱衷程度中我們可以窺得一些原因:
一、量少促使價格攀升。在所發行的人民幣連體鈔中,發行量被嚴格控制,最大的發行量僅為10萬套,而最小的發行量則低至1萬套。如此少的發行量,必然造就精品效應,隨著近年來禮品潮涌和紙鈔集藏與投資獲得藏界的認同,連體鈔價格的扶搖直上也就顯得合情合理。
二、新品凸現引力作用。連體鈔的出現,令集藏者耳目一新,無疑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紀念鈔中的塑料連體鈔出現,成了人民幣推陳出新的品種。這些新品種相繼問世,推動了紙鈔的收集熱浪,成為近來市場的熱門交易品種,吸引著愛好者增加和投資者入盟的引力作用明顯。
上述因素是形成連體鈔熱的重要原因,當然經濟實力的提高是最基本的物質保證,也是收藏熱不斷升溫的基礎,而連體鈔在新世紀交替之際橫空出世,更是恰到好處地迎合了人們追新求異的心理,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近年來市場的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