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1元券在人民幣的流通活動中占據有特殊地位,其票幅規格的變化對現實經濟生活中的流通需要將產生廣泛的影響。
截至第五套人民幣,一元券共發行了7張(硬幣1元不計)。其中第一套2張,第二套2張,第三套1張,第四套1張,第五套1張。
從歷套人民幣一元券的直觀狀況來看,第一套1元券票幅規格最小(兩張分別為113mm×54mm、116mm×56mm),而第二套1元券票幅規格最大(兩張均為150mm×67.5mm)。究其原因,第一套人民幣設計發行于條件非常艱苦的戰爭年代,小巧的票幅有利于節約紙張。而第二套人民幣則設計發行于建國以后,一是物質條件的明顯改善,二是受當時蘇聯貨幣風格影響而選擇了較大票幅規格。
到了第三套人民幣設計發行時,我國正處在大力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歷史時期,從節約紙張的角度出發,第三套人民幣的1元券票幅規格(131mm×57mm)又比第二套1元券縮小了許多。
第四套人民幣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初步成果的1987年開始陸續發行的。這時由于經濟的繁榮,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1元券票幅規格(140mm×63mm)再次增大以便延長使用壽命。
第五套人民幣1元券與第四套人民幣1元券票幅沒有太大變化,其票幅寬度與第四套1元券相同,只是長度縮短了10mm。這種狀況基本適應了目前第四、第五套人民幣混合流通的實際需要(便于混合清點和捆綁)。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鈔票的票幅規格變化往往要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無論其票幅規格是變大還是縮小,都與設計發行時的歷史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而1元券做為人民幣主幣的最小單位貨幣,又因為其流通范圍的廣泛和流通速度的快捷而愈顯重要。所以,適時對1元券進行全方位研究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
金融時報 段強(200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