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郵幣卡市場中,只要投資者稍加觀察和比較,便不難發現流通紀念幣表現很獨特,即在大量郵票、電話卡慘遭打折厄運的情況下,絕大多數流通紀念幣的市價卻相對穩定,明顯處于跌無可跌的底部盤整階段。
隨著郵幣卡市場長時間低迷,流通紀念幣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整體來看,其跌幅要小于郵票和磁卡,顯示出一定的抗跌性,尤其是從1998年下半年至今的這段時期,始終處于小幅震蕩之中,底部構筑較為充分。
從基本面和市場屬性來看,流通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市價絕不可能跌破面值。央行對流通紀念幣的發行是十分嚴肅的,每年僅發行2-3套,品種遠少于金銀幣,近年來發行量也控制在每套1000萬枚左右,總市值較小,基本不存在大的擴容風險。目前一共只發行了40余套,大全套市價在2400元左右,普通集幣愛好者集得全、玩得起。
從流通紀念幣的內部結構來看,高檔幣跌幅有限,強勢特征明顯;而低檔幣則處于跌無可跌的地步。高檔幣中的“建行”、“寧夏”等目前的成交價為歷史最高價的三分之二左右,全品相者在市場上已是鳳毛麟角。而低檔幣中的“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近期市價僅維持在面值左右,已不存在下跌空間,更不會跌破面值。
從比價效應來看,流通紀念幣中不少品種的價格是偏低的,今后應該有價值回歸的上漲潛力。如“寧夏”幣,發行量為156.8萬枚,在流通紀念幣中發行量最少,是配大全套的“瓶頸”,但市價僅有“建行”幣的三分之一,這一不合理的現象已引起部分投資者的關注,自2000年以來走勢一直十分堅挺,如今市價已在不知不覺中超越了“西藏”和“六運會”,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從投資角度來講,不妨重點關注兩頭,即以投資心態介入高檔幣,以投機心態介入低檔幣。具體來說,可逐漸逢低吸納“建行”、“寧夏”、“西藏”、“六運會”等高檔品種。目前“建行”幣市價已攀升至850元,距950元的歷史最高價僅一步之遙,龍頭風范顯現無遺,后市創出新高是遲早的事。對于“辛亥革命”、“長城”、“兵馬俑”、“癸未年”等低檔新品可暫先觀望,以中線眼光關注或低吸高拋做差價,一旦幣市整體啟動,則應快速介入堅決持有做足行情。而“廣西”、“新疆”等中檔幣市場屬性不佳,只能隨波逐流跟大勢起伏,難以形成獨立行情。至于特種幣板塊,題材不錯,發行量也適中,是一個頗具潛力的投資品種,可重點留意“熊貓”和“金絲猴”的走勢。
作者:沈露冰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