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打折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
發布日期:2004-3-22 21:0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郵票打折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新華網 ( 2004-03-22 14:40:06) 稿件來源:中國商報
郵票打折震驚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30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案,提出7項建議,杜絕國家郵品長期深幅打折。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十屆二次會議上,楊先龍等30多位人大代表聯名提案,要求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堅決杜絕我國目前普遍存在的郵資票品長期深幅打折問題。提案認為,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郵資封、郵資片等,從1992年至今,絕大多數都在打折,給數千萬中國郵票的消費者和收藏者造成了重大損失,這實質上違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更重要的是,郵票長期打折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損害了國家郵政形象,又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據了解,郵品打折問題被作為提案提交全國人大,這在國內還是首次。
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楊先龍代表。楊先龍認為,郵資票品是一個國家的郵資憑證,同時也代表著郵政系統廣大職工的勞動,它應當具有很強的嚴肅性,也應受到尊重。但是十多年來,中國發行的郵資票品始終在深幅打折,令人痛心。
在提案提交之前,有關人士對北京、上海、武漢的郵市進行了調查,發現了大量長期深幅打折的郵資票品。如1992年發行的“猴”生肖票和1994年發行的“狗”生肖票整版面值為22.4元,而郵市售價僅為17元,打折率為75%。另據《中國集郵報》2003年11月18日報道:1993年發行的《竹子》小型張面值5元,現今市價1.8元;1993年發行的《毛澤東》小型張面值5元,現今市價3.5元;1994年發行的《長江三峽》小型張面值5元,現今市價3元;1994年發行的《三國演義》小型張面值5元,現今市價3.5元……這些郵票已經發行10年有余了,還深幅打折。當然,近幾年發行的許多郵資票品更不例外。《中國集郵報》還曾披露,1999年發行的《長江三峽》特種郵資片,郵局售價9元,如今市價2元,市價僅為售價的22%。還有更為離奇的事情,1999年發行的禮儀郵資封(LF3)《喜事連連》,面值為6.4元,郵局售價為6.8元,而如今市價僅在1.2元。市價僅為郵局售價的17.6%,這種1.8折左右郵資封在郵局使用時還得按面值6.4元使用,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和郵政勞動貶值。以致多次出現郵局工作人員拒絕用郵資封和紀特郵票發信的事情。如2003年7月15日《中國集郵報》報道:河南鄭州解放軍某大學王欽用1999年發行的(LF3)《喜事連連》(面值6.4元)寄信被拒絕,后來王欽使用JT郵票(即紀念特種郵票)寄信也被拒收。這種嚴重違法的事情雖然后來得到解決,但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
楊先龍提出,郵資票品是“國家名片”,許多題材十分嚴肅,而這些郵品長期深幅打折尤其令人不能接受。如1997年發行的《香港回歸》金箔小型張,面值50元,售價120元,現在市場上僅售15元左右;又如《江澤民同志題問》小型張,面值8元,現市場僅售不到3元。這樣嚴肅的政治題材郵票,出現這種不良現象,既損害了國家郵政形象,又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他認為,10年來,郵政部門雖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減少印量、降低面值等,但由于力度不夠,沒有從根本上改革計劃經濟留下來的管理體制,以致這些措施都沒有起到應有效果。
為解決上述問題,30多位人大代表的提案提出了7項建議:
一,從根本上改革郵資票品的發行體制,集郵公司和郵政部門應該實行政企分開。集郵公司應當脫離郵政部門,應該同廣大消費者一樣向郵政部門購買郵票,而不得享受任何打折優惠。郵政部門向集郵公司打折銷票,集郵公司就向市場不計成本地打折傾銷,以致出現“堆票”現象(即向市場一堆一堆打折傾銷)。這是郵票長期打折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政企不分的體制容易滋生腐敗,維護部門和小團體利益,損害廣大群眾利益。
二,郵票、郵資封等票品應在郵政窗口銷售,除滿足收藏購買外,剩余的應當在全國所有的郵政窗口敞開銷售,供消費者使用。
三,郵票不僅應當用于普通信件,還應當在包裹、特快專遞上使用,取消包裹、特快專遞不能使用郵票的規定。嚴格執行不準使用“郵資已付”戳的規定。
四,紀念、特種郵資票品在發行期內出售,超過發行期的郵資票品當按照國際慣例全部公開銷毀。
五,為解決郵資票品10年打折的歷史問題。全國上下郵政部門應當進行一次徹底的清倉查庫,將1992年至2002年沒有售出的紀念郵票、特種郵票、小型張、郵資郵簡、郵資封、禮儀郵資封、郵資片、特種片等全部銷毀,并公開銷毀數量及品種。
六,今后發行郵票要總量控制,科學決策,多發精品,避免粗制濫造,避免國家財力、物力、人力的浪費。
七,要維護郵資票品國家名片的形象。對一些重大歷史題材、政治題材的票品打折現象,郵政主管官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深刻的反思。(記者 方 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