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幣與普通幣的工藝區別 |
發布日期:2004-3-16 13:11: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精致幣與普通幣的工藝區別
(主要介紹精致幣)
硬幣按其加工可分為"精制"幣和"普制"幣兩大類別。"精制"幣主要用于收藏、饋贈,并不流通,體現了現代制幣方法所能達到的最佳幣面水平。"普制"幣用于流通,從而形成從"未流通"到"劣品"7種不同品相等級。
"精制"工藝一般包括:幣坯在沖切后進行拋光、稱量;模具要全經噴砂處理,然后把凸出部分拋光至鏡面或鍍鉻;壓印時要降低壓印機速度,有時需多次壓印;操作時注意不得損傷及污染幣面,常戴防護手套操作;運輸包裝中也不得磕碰。因此,"精制"幣外形完整無暇;圖像文字輪廓清晰;邊緣無缺損。"精制"幣幣面凸出部分(模具凹入噴砂部分)呈凝霜面(Frosted Surface),凹入部分(模具凸出拋光部分)呈鏡面(Mirror-1ike Surface),后者常是鑒別"精制"幣最明顯的標志。
另外,精制品還可分為以下3類:
(1)霜(鏡)面精制(Frosted Proof)。指幣面凸出部分為凝霜面,凹入部分為鏡面,屬標準精制品狀態。從1936 年起,各主要造幣廠開始普遍制造。
(2)鈍(砂)光精制(Matte Proof)。模具經噴砂或酸蝕后未經拋光,所以幣面凹凸部分均為鈍光面。
(3)類(半)精制(Prooflike,P/L)。即并未采用精制工藝,而是用新的模具在最初壓印中所得出的表面光潔、輪廓清晰的高質量普制硬幣,幣面凹入部分近于鏡面(因未拋光),凸出部分沒有凝霜效果(因未噴砂)。
隨著猴年的到來,錢幣市場以發聲了悄然變化,很多幣商開始屯積精制幣,不少錢幣愛好者也開始轉收藏精制幣,導致精制幣價格節節攀升,一個月不到的工夫,市場里的精制幣就以消聲滅跡。是惡意的暴炒,還是價值的發現?我本人認為應屬于后者。
回顧往事,郵幣卡市場經過1997年暴炒后,一直處于回調整理況態。哪時期,人們好象瘋了,沒有人管它是什么普制幣和精制幣,沒有人在乎品相的好與壞,只要買到了就認為會升值。甚至有些幣商還將精制幣卡拆開來賣,為了便于給收藏者裝配定位冊用,精制幣在大多數收藏者眼里還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然而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郵幣卡市場進入了長達6年的調整。有些城市面上精制幣價甚至跌到與普制幣價相差無幾,真是可悲呀!
在慢長低迷的市況下幣商先知先覺找到了以精制幣為突破口,特別是人民銀行公布賀歲猴的發行。以精制幣為代表的新一輪行情將既將啟動。分析原因有以下幾種:
1.工藝來看,精制幣做工一流,(包括磨砂和鏡面)裝幀講究,內容豐富多彩,主要以出口為主。
2.發行量來看,精制幣的量小,(只有少數品種在10萬套以上,多為2-4萬套,不包括人為損毀和自然損耗的)物以稀為貴。
3.收藏角度來看,精制幣非常有收藏價值,(不論是題材還是品種)增值無限。
4.收藏難度來看,精制幣早期品種稍微難找,(隨著國民經濟的增展,出口海外品種不少在回流)樂趣無窮。
隨著收藏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富裕,這種精神食糧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精制幣作為主流品種價格開始攀升這也顯然很正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