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3月下旬出版的第六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upload=jpg,臺灣紀念幣.jpg]UploadFile/2008-3/2008326902529786.jpg[/upload]
臺灣是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同中國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兩岸的文化和傳統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從臺灣發行的紀念幣上可以看出,每一枚紀念幣都是高質量的藝術品,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藝術品味,跟大陸發行的紀念幣一樣,無不閃爍著中華民族5000年悠久的漢字文化、錢幣文化和龍文化等傳統文化,以及由此為根底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主義精神。
一、兩岸共同傳承漢字文化。
1995年發行的“臺灣光復五十周年紀念”幣,正面是經緯線分明的地球,正中心是臺灣地圖,左右分別鑄有“1995”、“1999”,遠景為大陸沿海地圖。臺灣在歷史上曾屢次遭受外敵侵占,而每一次光復都是以大陸為后盾,臺灣作為中央政府統治下的一個地區的地位永遠改變不了。該幣背面是繁體字“拾圓”和阿拉伯數字“10”,上邊鑄有大篆體“共同經營大臺灣”,下邊鑄有“搏聚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其中“搏聚”兩字最難認,我費了一番功夫才“翻譯”出這兩個字。大篆體早在秦代以前就已經廣泛流傳和使用,秦始皇統一文字,將大篆整理、簡化,形成小篆,流行一時,后歷經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漢字字體的演變,逐漸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漢字文化。大陸發行的紀念幣上既有繁體字也有簡化漢字,以簡化字為主,有黑體、宋體、楷體、仿宋體等的區別,同時采用了阿拉伯數字和少數民族文字,體現了多民族國家的特點。漢字對我國社會的發展、漢族語言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中華民族創造的哲學、政治、歷史、經濟、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靠漢字記載下來,傳播四方,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
臺灣古稱“夷洲”、“流求”。三國時,衛溫率領船隊到達夷洲,隋朝時,隋煬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將大陸的政治、文化等以文字和其他方式傳入臺灣,促進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
大陸與臺灣,文字同宗,足以證明海峽兩岸都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這是任何人也否認不了的現實。
二、兩岸共同發揚錢幣文化。
1999年發行的“新臺幣發行五十周年紀念”幣,正面主圖案為散亂分布的十幾枚臺灣自1949年之后發行的新臺幣,面值五角、一元、十元、五十元等。新臺幣的發行,標志著日本殖民經濟時代的徹底結束,也見證了臺灣經濟的發展。背面面值“10”和“拾圓”兩邊各排有五個布幣。布幣是以農具鏟為型的銅質貨幣,流通于我國春秋時代,雖然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逐漸取消使用,但布幣已成為一種錢幣文化的象征,中國人民銀行的行徽就是由三個金色的布幣組成的一個“人”字形;人民幣紙幣中也有很多以布幣為水印。由此看來,海峽兩岸錢幣同祖,共同繼承著中國傳統的錢幣文化,并使之發揚光大。
三、兩岸共同鑄就龍文化。
2000年發行的“慶祝千僖年”紀念幣,正面主圖案借云的圖形構成龍的圖案,而龍頭和龍身又巧妙的構成“2000”,背面主圖案為龍戲珠,大陸發行的千僖年塑料鈔也是以龍戲珠為主圖案。所謂“龍從云,虎從風”,云和龍緊密聯系,“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吐霧行云……”,“它善變化、興云雨、利萬物。”中國歷朝歷代對龍的崇拜經久不衰,龍的觀念、龍的形象,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龍是各種動物的集合體,就決定了它有鷹蓬勃向上的朝氣、有虎不屈不撓的斗志、有牛任勞任怨的精神、有駝忠貞不二的品格。這體現了中國人作為龍的傳人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大陸和臺灣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獨有的龍文化,兩岸同胞都有責任和義務傳承龍文化的精神,共同譜寫國家統一、繁榮穩定的壯麗篇章,只有這樣,才不枉為龍的傳人。
四、兩岸共同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主義精神。
2001年發行的“中華民國建國九十年紀念”幣,正面主圖案為孫中山先生的正面頭像。孫中山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在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背面上半部分為一個小圓,采用了隱形雕刻技術,圓中顯現的圖案一個是“國運昌隆”四個字,另一個圖案是“雙十”標志和綻放的禮花,“雙十”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又稱“雙十”革命)。大陸發行的孫中山誕辰紀念金銀幣,做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紀念幣,主圖案選擇了武昌起義的戰斗場景,同時也采用了隱形雕刻技術。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他的英名和偉績將永載史冊。中國人將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強盛繼續努力奮斗。緬懷先烈,繼承遺志,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優良傳統。
2001年發行的20元臺幣,發行量少,又有很多人收藏,一般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所以我也將其列入紀念幣的行列。正面主圖案為臺灣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頭像,遠景為霧社觀櫻臺畔的“褒義坊”。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五十年之中,由原住民莫那.魯道所領導的霧社抗日事件最為可歌可泣。大陸也曾發行林則徐、鄭成功紀念金銀幣,共同緬懷這些民族英雄,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永遠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海峽兩岸,一脈相連。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傳統,將大陸與臺灣緊密聯系起來,任何妄想割斷這種聯系的言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任何妄圖分裂中國的行動,都注定要失敗。兩岸統一,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未來的中國,一定會在統一的大旗下,迎來國運昌盛、民族振興的美好明天。
如果我們看不到,我們的子孫也一定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