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遲
由于近來流通幣大全套冊子的需求持續增長,使得“建行”流通幣(即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幣)的價格也再度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但是其他品種的價格卻依舊在原地踏步,兩者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更加突顯出“建行”流通幣的獨特投資價值。
市場自1997年夏季展開調整以來,幾乎所有品種的價格都在大幅度縮水,例如“宋慶齡”流通幣的價格曾經上漲到60元以上,而今的價格則跌到10元左右仍無人問津,其他像“寧夏”、“西藏”和“六運會”等這樣的高檔流通幣也未能幸免價格的狂挫。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惟有“建行”流通幣的需求不但沒有因為市場的長期調整出現萎縮,反而呈現一種穩步上升的格局。
“建行”流通幣的發行量為204.8萬枚,是流通幣中發行量最少的品種,目前單枚流通幣的價格盡管已經高達1400元,但市場上整盒整封的原裝貨卻幾乎是無處尋覓。
“庚申年”(猴)郵票經過市場的洗禮之后,其價格也同樣出現了逐步走高的態勢,目前的價格已經達到了2100元,需求也較為旺盛。但是,“庚申年”(猴)郵票的價格雖然已經創出歷史的新高,但是其收益率卻遠低于“建行”流通幣,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建行”流通幣一直都能夠保持著較高的投資回報。
筆者認為,有的投資者對“建行”流通幣的看法存在一個始終沒有得到改變的誤區,那就是單純地從其價格上研判它的升值空間,而不是從其價值上認識它的上升潛力,從而多次失去了絕佳的建倉機會。筆者的一位朋友曾經以2500元的價格購買了2000枚“建行”流通幣,當價格漲到2.5元的時候將其全部賣出,當時非常得意。可是,目前它的市場價值至少已經達到了270萬元。每當提到這件事,這位朋友都感到萬分的后悔。
雖然“建行”幣已經處在1400元的高位,然而維持在上升通道運行的趨勢依舊并未發生任何明顯的變化,簡單地說,它仍會繼續向新的高點邁進。一旦出現調整的跡象,那將是一次逢低吸納的大好時機。但是,我們觀察“建行”流通幣近些年來的市場走勢不難發現,幾乎沒有出現過顯著的調整,始終保持一種穩步爬高的運行態勢;也就是說,投資者不可指望其出現大的調整,在相對高位買進已經成為近期的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