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工薪階層,生活溫飽有剩余,收入穩定有積蓄,想賺大錢而又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手中有錢,投向房地產,雖能升值,但動輒百年;投向實業,利潤豐厚,無奈技術和精力達不到。在當今眾多的投資選擇中,工薪階層最理想的理財渠道之一當屬投資紀念幣。
紀念幣的投資和收藏又稱"平民投資和收藏",因為它投入低、風險小、收益高。紀念幣從1984年至今總面值不足百元,發行時間短,數量少,工薪族不需要很高的知識和學問,只要注重以下幾點,投資紀念幣收益一定可觀。
一是長線投資。紀念幣的增值趨勢雖不是一路上揚,但它一直呈波浪式穩步攀升的勢頭。比如1994年的市場價(全冊)120元,1995年為300元,1996年為1200元,1997年為2750元,收益率達80%。
二是以稀為貴。紀念幣的發行量直接影響價值啟動。比如1988年發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僅發行200多萬枚而成為"幣王",由一元面值上升到500余元;而同為一元面值,1986年發行的"和平年",因數量為2000余萬枚,現在市價在20元/枚以內。
三是選擇品類。有時候品類可以左右價值。比如全世界對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大熊貓珍愛有加,而金絲猴制作精良,所以熊貓、金絲猴紀念幣的價值更一路攀升。其它如"憲法"、"宋慶齡"、"毛主席"等紀念幣因題材較好價值也不菲。
四是逢低吸納。紀念幣剛剛面市,人們一般喜歡趨之若鶩,而價必然暴漲。如1997年初,朱德幣面值1元售50元,不到兩個月,這種幣隨股市、郵市降溫等諸多因素影響,價格跌至22元,此時便應考慮入市。所以,紀念幣處于十分低迷的狀態斷然吃進,必然增值。
五是留意品相。收藏紀念幣如同收藏郵票一樣,也要注意品相,即外觀質量。品相好的紀念幣與品相差的紀念幣價格相差很大。如當前在錢幣市場上紅得發紫的"現代幣王"--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流通紀念幣,全品相的價格近500元一枚,而品相較差的、已多次流通使用過的即使200元也難出手。可以說,品相是一枚紀念幣的生命。 (新華網 陳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