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曾經有人以2500元的價格購買了2000枚“建行”流通紀念幣,當價格漲到每枚2.5元的時候將其全部賣出,當時還得意洋洋。可是,目前它的市場總價值至少在240萬元以上。每當提到這件事,此人都感到萬分的后悔。 “建行”流通紀念幣雖然不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流通紀念幣,但卻是已發行流通紀念幣所有品種中發行量最少的,目前全新上品每枚的價格不僅已將1997年高潮時候的800元高位成功突破,而且不斷躍上新的臺階,已超過了1300元。即使這樣,市場上整盒整卷的原裝貨,幾乎是無處尋覓,而其它品種并不存在這種現象。 “建行”流通紀念幣的全稱是:“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流通紀念幣,發行于1988年12月1日,面值為1元,發行量為206.8萬枚。近幾年以來,由于資金的嚴重短缺,使得流通紀念幣一直處于調整的狀態,許多品種的價格都是連續創出新低。但是,惟有“建行”流通紀念幣是一個例外,其價格不斷創出上市以來的新高,進而更彰顯出“建行”流通紀念幣獨特的收藏與投資價值。 在我國,從1984年10月1日發行第一套流通紀念幣“國慶35周年”,到1991年的7年間,流通紀念幣一直沒有作為商品進入市場。在這期間,銀行庫房一直放著這些流通紀念幣,即使按照面值作為工資發放,也很少有人愿意要。直到1992年,流通紀念幣才進入市場流通。 當時,一套“建行”流通紀念幣的價格只有1.5元。隨后,市場出現了多次行情,并于1997年夏季達到歷史最高峰,“建行”流通紀念幣的價格已高達800元。而其后所展開的世紀性大調整,幾乎所有品種的走勢都呈現出一種自由落體的狀態,其價格連續破位跡象極其明顯。例如,“宋慶齡”流通紀念幣的價格在高潮的時候曾經超過60元,而今的價格跌到10元還是無人問津;即使是像“寧夏”、“西藏”和“六運會”等這樣的中高檔流通紀念幣也未能幸免。然而,惟有“建行”流通紀念幣獨樹一幟,雖然也曾經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但是最終被強大的需求將其價格不斷推上新的高度,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其內在的收藏與投資價值。 投資者對于“建行”流通紀念幣收藏與投資價值的認識,始終存在這樣一個誤區:那就是單純地從其價格上判斷它的自身價值,而不是從其內在價值上認識它的上升潛力,從而多次失去了其絕佳的收藏與投資的時機。 筆者認為,“建行”流通紀念幣現正處于市場成長階段,隨著市場需求的進一步增長以及郵幣卡市場的逐漸轉暖,“建行”流通紀念幣所體現出來的“馬太效應”,將在未來得到彰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