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紀念幣的稱呼考
前些時,見到好幾個網站的貼子中提到流通紀念幣的名稱說:“現在已不叫流通紀念幣了,改叫普通紀念幣。”最近,又見貼子說:“中國人民銀行在任何的說明、公告中始終是說普通紀念幣,而不是流通紀念幣。”這些說法都不準確。怎樣看待流通紀念幣與普通紀念幣的稱呼,現轉2004年發的一篇文章如下,供參考。
……………………………………………………
我國流通紀念幣發行初期,發行文告中是以金屬為定語來稱呼的。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我國第一套流通紀念幣——建國35周年幣時,發行通告采用的是“金屬紀念幣”的名詞。1985年發行西藏幣時,采用的是“鎳質紀念幣”。1987年發行內蒙古幣時,采用的是“銅鎳合金紀念幣”。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六運會幣時,文告采用的是“紀念幣”稱呼。此后相當一段時期,發行文告多數是采用這個名詞。199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關于禁止非法買賣人民幣的《通知》中,也使用的是“紀念幣”。在此之前,也曾少量使用過“普通紀念幣”的名詞,如1993年發行熊貓特種紀念幣時,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使用了“普通紀念幣”。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此法規上稱“普通紀念幣”。這以后,發行文告上普遍采用了“普通紀念幣”的名詞,這與按法規規范語言稱謂有關。如果要說流通紀念幣名稱有變化的話,官方發行文告上的變化是:金屬紀念幣——紀念幣——普通紀念幣。而不是一些文章所說的把以前稱為“流通紀念幣”一詞改為“普通紀念幣”。(也不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任何的說明、公告中始終是說普通紀念幣。”)
從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裝幀的幣冊幣卡上的稱呼來看,1999年以前的幣卡上,多采用“紀念幣”的稱呼,2000年以后的幣卡上多使用“普通紀念幣”的稱呼。裝幀品上的名稱變化是:紀念幣——普通紀念幣。這也不是一些文章所說的把以前稱為“流通紀念幣”一詞改為“普通紀念幣”。
“流通紀念幣”的稱呼由來已久。從我國發行第一套流通紀念幣開始,媒體和口語中都稱其為“流通紀念幣”。國家的政策規定、官方的講話、答記者問和錢幣著作中也多使用這個稱呼。1993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司發的《關于加強流通紀念幣管理的通知》、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采用流通紀念幣圖案的復函》、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嚴禁私自裝幀、經銷人民幣的通知》等文件中使用了“流通紀念幣”的稱呼。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司所編《人民幣圖冊》中使用了“流通紀念幣”和“流通紀念人民幣”的稱呼。1993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發行司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圖錄》中使用的是“流通紀念幣”和“流通紀念金屬幣”的稱呼。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流通紀念幣”的稱呼約定俗成,已經形成通稱,至今仍廣泛使用。“流通紀念幣”的稱呼起于通稱,一度成為官方名稱,后來又回到了通稱。它的變化情況是:通稱——官名——通稱。這也不像一些文章所說的把以前稱為“流通紀念幣”一詞改為“普通紀念幣”。
由此可見,流通紀念幣自誕生以來,先后產生過10多種名稱,有幾種是特殊語言環境下的稱呼,如“流通紀念人民幣”、“流通紀念金屬幣”、“鎳質紀念幣”、“銅質紀念幣”等。其中,有四種可以列為通行的稱呼:
金屬紀念幣。這個稱呼概括金屬材料鑄造與紀念意義特性,金屬幣材沒有區分普通金屬和貴金屬,錢幣職能也沒有區分流通與不流通,因此,金屬紀念幣的概念比較大,普通金屬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都可以此相稱,流通與不流通從稱呼上無法辨別。
紀念幣。這個稱呼可以含蓋普通金屬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概念也比較大,屬綜合性稱號。它可能是流通幣,也可能是不流通幣,可能是普通紀念幣,也可能是貴金屬紀念幣。
普通紀念幣。這個稱呼強調幣的一般性特征和紀念意義特性,是相對投資幣、貴金屬紀念幣而言的。其中,幣的一般性特征可以理解為普通金屬鑄造,鑄造量較大,面額的大,與普通人民幣等值流通,適合大眾收藏和投資。
流通紀念幣。這個稱呼概括等值流通的職能與紀念意義特性,以區別于主司流通職能的人民幣幣和不參與流通的紀念幣。這個稱呼將流通紀念幣的要素概括得非常直接,一目了然。
流通紀念幣有好些個名稱同時存在。它們取自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只要不使人產生歧義,都是可行的。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稱呼有名、有字、有號、有筆名、有網名、有別名、有官名、有小名一樣,各有千秋。這就是語言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但相比之下,普通紀念幣和流通紀念幣的概念概括得更為周全,更具排他性,因而最具生命力。這也許就是官方發行文告之所以將“金屬紀念幣”過渡到“紀念幣”再通用“普通紀念幣”名稱的原故吧。這也許還是“流通紀念幣”的名稱長盛不衰,被大眾接受,廣泛使用的原故吧。
從近幾年流通紀念幣名稱使用情況看,已由眾多的名稱逐步統一到“普通紀念幣”和“流通紀念幣”這兩個稱呼上來,趨勢似乎是“普通紀念幣”為大名、官名,“流通紀念幣”為通稱、俗稱。“流通紀念幣”又叫“普通紀念幣”;“普通紀念幣”俗稱“流通紀念幣”。兩個名稱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