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紀念流通幣板塊期待東山再起(寶木)
本稿所有權屬作者、“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和《金幣資訊》報,如需引用,請務必署名,并注明摘自“中國集幣在線”和《金幣資訊》字樣。謝謝!
作者:寶 木
紀念流通幣板塊自1984年發行以來,即挾價格低、發行量適中、題材佳和投資收益好的優勢,而成為了郵幣卡市場上的明星,不少在1986年以后介入此板塊的投資者,均獲得了非常好的收益。不過隨著1998年金銀幣板塊的崛起,紀念流通幣的風光被淹沒,關注其投資價值的人也不斷減少,以至于近年來發行的大量品種均出現了低價位面世的情況,如2004年發行的“人大50周年”紀念流通幣亮相二級市場的價格僅5元左右,已觸及了15年來紀念流通幣板塊的價格底線。可惜的是,即使如此低價也引發不了投資者的興趣,造成該幣的價格破位下滑,目前市價僅4元不到,打開了其他已盤桓日久品種的下跌空間,象發行已10之久的“希望工程”、“世界婦女大會”和“聯合國50周年”等品種,在今年初已下挫到4元左右,價值中樞下移的趨勢非常的明顯。
如果說,在1997年上半年紀念流通幣板塊出現高價泡沫,是由于大量炒家非理性投機行為所致,那么在經過了長達7年之后的下滑調整,絕大多數品種的投資價值已凸現,紀念流通幣板塊已實實在在地進入了一個底部區域。但是,為什么大多數投資者卻對此低價視而不見呢?筆者認為,這里面存在著一種令人無法理解的誤區,即不少人認為隨著金銀幣在市場上崛起,紀念流通幣應該到了退休的時候。事實上,持這種觀點的人還真不少,但他們卻忘記了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低價(超跌)品種往往孕育著豐厚的利潤。在這里筆者不愿意將金銀幣作為對照品種來解釋,因為兩個板塊雖然都姓“幣”,但由于價格的差距過大,無法形成很好的橫向比較。不過紀念流通幣與目前郵幣卡市場上的小型張板塊頗為相似,在歷史上也出現過同步走強和同步回落的現象,且價格和發行量也頗為接近,有很好的類比參考價值。
1997年6月份以后,小型張因發行量大幅放大,而出現了快速下挫的情況,目前大量品種依然處于超跌狀態,打折的品種不計其數。不過隨著國家郵政局從2002年大幅減少小型張的發行量,近兩年來小型張的跌幅已明顯縮小,而去年的銷毀行動也推動了小型張的上揚,目前編年小型張已處于2003年底以來的第二浪修復回升中,其中不少發行量在1000萬枚以下的品種,市場表現趨于強勢。
1997年8月份以后,紀念流通幣板塊已出現過一個短暫增量的過程,不過到了2001年即恢復了此前正常的發行量,大多數1元面值的紀念流通幣發行量在1000萬枚,非常的適中。
比較兩個板塊的表現,因紀念流通幣面值低,且個別無法跌破面值,所以出現一定的溢幅合情合理,但那些面值5元的品種溢幅也已下降到50%左右,是歷史上最低的溢幅。不過從價格看,近兩年中發行的新品種,1元面值品種的市價在5元下方、5元面值的價格在7元附近居多。而近兩年發行的小型張中,6元面值的平均價格在5元附近,8元面值平均價格在6元附近,差距不大。但是小型張已開始呈回升之態,而紀念流通幣板塊依然處于陰跌中,反差巨大。從中,似乎在昭示著投資者,該板塊的投資含金量已越來越大,雖然許多人現在仍然漠視這種機遇的存在,不過相信隨著郵市中超跌品種逐步走強的示范作用顯現,目前同樣已超跌的紀念流通幣板塊也將顯山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