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兩天行蹤匯報 |
發布日期:2003-8-25 8:10: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消失兩天行蹤匯報
周六周日兩天沒有上網,以114、步mm為首的小部分一貫以“滅”我為目的的抬杠分子在網上到處煽風點火,貼出一些蠱惑人心的貓圖,來揣測我的“深度”,其實問題并非如他們想象得那么簡單,我已經有“海量”萬和的同盟軍,誰“滅”誰不是說說那么簡單的事情。 --------霍霍霍----------
閑話表過,該說我在上海兩天的行蹤以及感受了。
1、書畫拍賣
這次去滬是受貴人之邀,參加敬華200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地點:上海維斯汀大飯店。我對書畫不懂,但是泡了兩天,從投資眼光對比書畫和金銀幣,有以下看法:
A、從安全性出發,金銀幣比書畫容易把握,書畫的入門門檻更高,鑒別真跡或是贗品是一項很頭痛的事情。事實上拍賣會上也成交了一些有爭議的畫,拍賣公司在這些畫的作者后面加一個“傳”字,表示可能是偽作。比如一幅郎世寧(傳)的畫才拍了2萬元,真跡后面應該要加2個零。而金銀幣沒有這些困惑,即使是外行在正規市場也不容易買到假貨。
B、書畫的流動性很好!這是我的新感受。一直以來腦子里有個印象,那就是書畫的兌現性不好,但這次發現我原來的想法完全錯誤。拍賣會整整拍了3天,近千個品種,流拍得很少,基本上都高于估價。這也又一次提醒我,對市場不可用老眼光,要深入去了解市場,有調查才有發言權。
C、收益性。書畫的收益性不錯,據同行的朋友介紹,早入市的人只要看準真偽基本上翻倍的。
當然從我個人出發,還有些顧慮,第一、保管成問題。金銀幣很好保管,隨便找個地方都可以,而書畫這些可能并不是像我這等俗人能保管的;第二、我進去晚了嗎?雖然革命不分先后,但是接最后一棒感覺很失敗的。
當了一次認真的觀眾:)
2、盧工行
在盧工感受比較深的有兩件事情:
A、禮品開發忙。在和笑談先生、葛老師交流中,他們都提到自己設計的金銀幣禮品方案。笑談先生開發了2個禮品已經上市,一個是京劇藝術珍藏版、一個是新中國珍品鈔。我看了很受啟發,京劇藝術珍藏版匯集了貴妃醉酒、梁紅玉、群英會、鬧天宮四枚頂級彩金幣,放在精心設計的真皮盒子里,非常大氣!如果在證書上注入一些概念完全可以上拍賣臺和其他藝術品競爭。
當然我感受更深的是這些市場人士不“等、靠、要”-----等待發行機制的改革,可以分一勺羹,他們在以自己的智慧不屈不撓的在開拓金銀幣市場,我尊敬這些實干家。
B、淘老幣。周六上午由于拍賣會所拍藝術品我們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帶了一行人在盧工逛市場。這些人喜歡淘老幣,在我的“導游”下收獲頗豐。
回到家打開電腦后,我看到曦雨先生在一個帖子里和我在探討“新老”的事情。這里順便說一下(下面的你、我沒有特指---對事不對人):我對任何金銀幣都沒有成見,我在各種場合都說了,金銀幣是收藏品、是見仁見智的,也許你覺得不好但別人喜歡。所以我們要尊重人,你可以說你自己的藏品如何好、大聲說、反復說,我一點都不反對,因為你很可能會得到知音,比如我就是在114反復誘導下買了一枚外幣。但是你最好不要去說某某東西不好,因為那是人家真金白銀買回家的,你那么貶低人家有什么好處呢?再說你看錯了行情,那不是自討沒趣。
人為的劃定“新老”是不科學的,中國金銀幣才24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都是一個時間段的。
從投資角度出發:好東西和是否有投資價值是兩個概念!所以從精品推理出有投資價值是錯誤的。投資者的任務是價值發現,去發現別人尚未發現的價值低估,你才能夠得到超額利潤。
當然有些收藏者只喜歡穩健的平均利潤,這并不矛盾,生活本來就是五光十色的。我老爸一天到晚弄他的魚竿,實際上我們全家早就吃膩魚了,可是他喜歡“釣“這個感覺。
3、一點感想。
我泉識不夠,從這次帶我的朋友逛市場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同時我也覺得我很無助,在市場里很少有柜臺、包房好好介紹一下老幣文化、歷史、趣事,說的大多是這些還沒漲過,有投資價值,那些只有多少發行量,能賺大錢。聯想到我們在五星級酒店閑適地說著劉伯庸的書法藝術,而在此汗流浹背的聽“賺錢的大道理”,真的很無趣。
翻看網絡上的帖子,有多少人在認認真真的挖掘老幣的文化、歷史、趣事,我是一個認真的人,我寫投資文章是因為我只會寫這些東西,而且我相信我的投資理論、投資實例是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當然我也會犯錯、投資市場又有誰是常勝將軍呢?但我是真誠的)。
如果哪一天我認為自己能夠寫收藏類的文章了我一定也會認認真真去做。
金銀幣市場是一個整體,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每一個市場參與者放棄無謂的爭論,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金銀幣的未來一定會更好,由此想起一句廣告詞: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要做就做最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