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據有關統計數據,2004年全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億元人民幣,其他形式的交易估計也應與之等同據估計,全國藝術品交易額應在100億元左右。而截止2004年5月1日,中國藝術品產權投資僅半年收益率已高達16.1%,個別投資品種僅半年回報率竟高達80%。
國家在《1989年經濟體制改革要點》中明確指出,“在若干中心城市文藝界拍賣市場,開展公物拍賣業務”,1992年10月4日在深圳動產拍賣行首次公開拍賣名家書畫。2004年5月,國家文物局根據2002年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對全國的文物拍賣公司進行資格審定,截至2004年底,全國取得文物拍賣許可證、有權進行文物拍賣的拍賣公司共有90余家,其中北京29家。
海外藝術品回流再升溫
根據以往幾年德國納高拍賣公司的成交記錄,中國藝術品的買家結構大致是:40%來自歐洲,10%來自美國,其余來自中國。中國買家的成交額約占納高全年成交額的25%—30%左右。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去年開始就在北京開辦代辦處,并加強在中國大陸的宣傳推廣以及營銷攻勢,因為他們明顯覺察在中國經濟呈飛速發展的趨勢下中國買家實力猛漲,同時也明顯感覺到中國藝術品市場未來的巨大投資潛力。據了解,以往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有實力的收藏家和投資家主要集中在海外和港臺地區,現在,大陸的收藏家和投資家的陣營正在逐步擴大。比如,去年在蘇富比和佳士得秋拍的中國瓷器和書畫專場,購買超過千萬元的近10件拍品中,大陸買家就占了七成。這就說明,中國收藏家的一舉一動在國際市場上產生了很大反響,他們的實力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國內民間收藏力量強勁
不久前,中國藝術品投資交易體系(CAIM)開始在煙臺中投藝術中心運行。記者了解到,該體系在線公布近期各類藝術品價格變動數據和升降指數,還把具有增值潛質的藝術家作品借鑒股票期貨的交易模式掛牌上市,成為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新模式,引導了藝術品的收藏,提升了人們的投資理念。藝術品上市僅一周就出現交易火爆的景象,上市第一天畫家舒展的荷花系列作品幾乎銷售一空,沒有買到“原始價畫”的投資者當場又預定了明年創作的作品,融入了“期貨投資”的行列中。
在拍賣行業有“浙江軍團”之稱的浙江民營企業家是其中代表。來自浙江慈溪的金輪集團是一家包含化纖紡織、熱能發電、房產開發、國際貿易等在內的跨行業企業,僅該集團創辦的金輪藝術館就擁有1000多件歷代瓷器、青銅、書畫等藏品,總投入資金四五億元。
由于長期以來,國內藝術市場魚龍混雜情況較為嚴重,如何正確進行藝術品投資、防范投資風險,使社會迫切呼喚藝術品投資顧問的出現。據業內人士透露,有實力的機構購畫都有“顧問”指點。首家藝術品投資沙龍日前在杭州成立,并于浙江大學藝術樓正式展開題為“聘請藝術品投資顧問和書畫鑒賞”的交流活動,意圖是通過藝術品投資顧問投資指導提升企業家、收藏家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水平。
當代中青年作品將成新亮點
北京榮華堂文化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曹平告訴記者,近一兩年來,當代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地位提升很快,許多收藏家開始把眼光投向正在成長的70年代生和80年代生藝術家,因為作為藝術家儲備力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已經在藝術品市場上嶄露頭角,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鄭和書畫院張立杰先生也指出,有些畫家名氣不大,但是從作品可以看出潛力。說不定一年半載以后,這個價位就要在后面加一個“0”了。他說,幾百塊錢的價位收藏這樣的中青年畫家作品,就好比買低價潛力股。江蘇省聯合拍賣行的書畫收藏投資顧問賈子清說,在2002年年底他們曾經以幾百元的價格拍過江蘇國畫院一位青年畫家的作品,結果在2003年,這位畫家獲得了國家級的一個獎項,于是他的作品在市面上的價格立刻就隨行就市,翻了幾番,到現在的平均價位已經上千了。張立杰同時表示,目前書畫市場魚目混珠,不少贗品以假亂真,對書畫收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果把收藏名人字畫作為一種投資,不但要請專家進行鑒定,更要注意一些畫中的細節。比如作者的用筆習慣、字體、作畫風格等,包括書畫中的印章,也需要用放大鏡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