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現象之二---炒新 |
發布日期:2003-8-4 21:2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投資市場現象之二---炒新
炒新,對于剛從郵票市場過來的人,無疑是深惡痛絕的。不過對于我們這些轉戰于各行各業,炒過郵票磁卡股票期貨房地產......(包括蛋炒飯)的人,心態就要平和些。
炒新只是市場的一個現象,作為一個市場現象他是中性的----風險和利益共存,和“炒老”是一樣的,難道“炒老”只賺不賠?在市場里我們只是投資者或收藏者,我們不是領導者,對于市場的對錯、善惡我們可以提出各種各樣意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切不可角色模糊,把自己看成無所不能的領導者,那投資肯定會失敗。
股票市場走過的道路,對于當前的金銀幣市場有一些借鑒作用。
自去年以來雖有個別次新股走勢較好,如科達機電、三一重工等,卻掩蓋不了次新股板塊的整體疲軟,期間每天都有次新股創下新低,7月29日片仔癀、龍溪股份、旭光股份、雙良股份等等十多個次新股都創出了歷史新低。令“追新族”痛苦不堪 。(附圖一、二、三)
股票市場曾有一句諺語:新股不敗!或者:弱勢炒新股。現在為何炒新遭遇寒流呢?仔細分析市場,原因有三,其一、供大于求,市盈率偏高;其二、大多數公司規模偏小;其三、大多數不是行業龍頭;其四、成長性差。一句話,目前的次新股已經不是市場主流,所以才會令“追新族”套牢。
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市場有一雙見不到的手,他自覺地調整著資金的去向,這不能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金融市場學導論》(代鵬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39頁)寫道:當市場處于牛市(bull market)---即市場行情普遍上升,人們普遍傾向于持有并購買股票的情況,新發行的股票通常能夠以較高的價格發行成功。而當市場處于熊市(bear market)---即市場行情普遍下跌,人們普遍傾向于賣出股票,新發行的股票能否按照預想的價格發行就很成問題了。因此,在發行定價時,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即選擇發行時機。
金銀幣市場處于牛市,所以新品發行后震蕩向上,這幾乎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收藏者、投資者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靜下心來好好分析錢幣的基本面。如果是優秀的精品,那么應該果斷地介入。
投資市場往往是說說容易做做難,新品的介入時機是很關鍵的。過早的介入,如果高開低走、持續尋底,那么會搞壞心態,等到反轉解套也許就早早拋掉了,損失了主升浪。如果遲遲不介入,會被連續逼空,等到忍不住介入時,也許就會短線被套,良好的心態又會搞糟。
從我個人出發,一般把探底回升后的第一根量價配合的大陽線,當成介入的時機。
試以開光佛指為例,解釋介入時機:開光佛指整個走勢前文已經涉及,這里不再重復。我只解釋一下為何9800元我會介入。那天是周六,早盤以8000元左右開市,成交一直比較好,至午時已有超過20枚換手,坐在華夏金幣包房里,看著滑板客忙進忙出,又看到場外人員一枚枚的請進,我感覺是安全的介入時機了,于是在收盤前買入,當天最高價9800元,周日開盤10200,這個跳空缺口的形成,也有我的一份功勞。之后開光佛指一路上揚,而且基本看不出主力運作跡象,完全是場外需求的作用。
當然世事如棋局局新,每一個新品的運行軌跡都有他自己的個性,作為市場人士只要端正心態、細心分析、仔細觀察,在這個牛市里是能夠發現很多好機遇的。至少新品的流動性比較好,即使無莊,感覺做錯了要“跳樓”還是方便的。當然老品也有它特殊的價值,有句話:炒家不如藏家,是有它道理的,這需要從人性的弱點分析,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3-8-9 9:12:50編輯過][/color][/align]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