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美國知名投資者鄧普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因肺炎去世,終年95歲。鄧普頓非同尋常,屬于投資大師級人物。美國投資百科全書網站(www.investopedia.com)列出了18位最偉大的投資者,鄧普頓位于其中,和股神巴菲特屬于同一級別。鄧普頓靠證券投資發家致富,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投資傳奇至今令美國人津津樂道。
買低價股掙得第一桶金
推薦閱讀 幻燈:劉翔因傷退賽 表情痛苦 證監會再批兩新基金 暴跌揭密誰導演星期一暴跌 2245點岌岌可危 股改牛市被推倒 保監會“做空”證監會 三股空軍抵消做多動力 [改革30年]10大企業家楊國強 [簡史]制30年[組圖]鏡頭1994
2008年7月9日出版的《紐約時報》報道,鄧普頓1912年出生于美國中部的田納西州。1934年,他從耶魯大學畢業,獲得羅德獎學金赴倫敦深造。他把古老的投資建議“低買高賣”的智慧發揮到極致,通過全球分散投資基金,賺得幾十億美元的財富。
他在倫敦學習法律,但回到美國后進入華爾街工作。當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在歐洲發時,鄧普頓年僅26歲。當年,這位年輕投資者借了1萬美元,買了104家公司的股票,每只股票只買100股。當時這些股票的價格全部低于1美元,其中34個公司處于破狀態。幾年后,104只股票當中有100只價格上漲,只有4只不值一文。他也從中賺到大錢。
《華爾街日報》在2008年7月12日和13日的“紀念版”上,發表了一篇紀念鄧普頓的文章。該文說,鄧普頓經常說,“購買股票的時機就在最悲觀的那一時刻”。該文章指出,目前美國股市進入熊市邊緣,人們能夠從這些話中得到啟迪。
2008年7月21日出版的《時代》周刊在“里程碑”的欄目中刊登一篇文章,作者為鄧普頓資管理公司的執行。該文稱鄧普頓為偉大的教師和投資者。他認為,鄧普頓的成功取決于耐心地等待股價到達“最悲觀的那一點”。鄧普頓教導他們,想要在投資上成功,人們需要開放思想,愿意學習,關注全球的所有投資機會。
率先進行基金境外投資
《華爾街日報》說,1940年,鄧普頓購買了一家小型投資公司,該公司成為他的投資王國的基石。1954年,他開始進入共同基金行業。當時,加拿大沒有資本所得,他就在加拿大成立了鄧普頓增長基金,采取全球投資的策略,專門在海外尋找低于價值的股票,因此,鄧普頓也被稱為“共同基金境外投資的開拓者”。
20世紀50年代,投資者的興趣越來越廣,他又順勢成立投資核能、化學、電子和技術等行業的專門基金。在1959年,他的公司共管理5只基金,總金額達到6600萬美元。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
鄧普頓增長基金在他的基金家族中占據重要地位,并創造了基金業的奇跡。從1954年至1992年的38年當中,該基金的平均年回報率達到14.5%。也就是說,投資者從一開始投資1萬美元,且將分紅進行再投資,最后將變成200萬美元。
在新興市場尋求機會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鄧普頓在尋找市場機會時,總是比對手早幾年。許多投資者為了接近市場,住在紐約這個金融中心。但是,他長期住在中美州的巴哈馬(Bahamas)進行全球投資。認識到發展中國家的潛力后,他還在1987年設立了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不過投資策略很謹慎,有人形容他的投資風格是“既系上腰帶,也帶著吊索”。他的投資組合極為分散,絕不在一個國家的股票和行業下賭。
充滿活力和好奇心是其投資成功的關鍵。《華爾街日報》記者引用基金評級公司理柏公司(Lipper)總裁的話說,“我經常在深夜和周末接到鄧普頓的電話,與他討論基金務的細節”。在午餐時間,鄧普頓喜歡沿著海邊散步,同時閱讀研究報告。
在2000年互聯網股票瘋狂時,他拒絕這些技術公司股票,在基金經理中引起一陣噓聲。許多人甚至認為,“老人真的跟不上形勢了,他根本不懂網絡公司”。但是,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采訪時稱,“他懂得的比我們大家都多”。
鄧普頓對人類的前途表示樂觀。他說:“21世紀是呈現出大的希望和光榮的機會,也許是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成功后從慈善業
美國成功的投資者有一個傳統,就是賺錢后從慈善業。鄧普頓也不例外。1968年,鄧普頓放棄了美國國籍,加入英國國籍。由于他的慈善工作,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其爵士稱號。1987年,他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每年捐出7000萬美元,目前已捐出約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