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30多年了,工作也將近10年了,但是卻是3年前才有了理財的習慣。以前一直是"月光",周轉不過來了就朝父母開口,現在想起來還真有些不好意思。 回想第一次拿到工資,2000多塊(十年前不低了),立馬打電話給父母報喜,口口聲聲要請他們吃飯,要給爺爺、姑姑買禮物,可是后來卻沒能兌現,因為2000塊錢很快就被我東請一頓西請一頓造光了,于是又跟父母約好下個月工資發了補上,結果第二個月工資又被我花在了衣服上。于是拖來拖去,一直拖到過年發獎金父母才吃上了我的飯,結果反而發給我比請客多得多的紅包,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月光的情況持續到我準備買房時。因為家里條件好一些,父親說首付他給了,但是月供要我自己負責,我這才開始跟女友盤算每個月工資的處理問題。最初的意見是兩個人的工資除了月供和必要的開銷以外都存定期,一方面吃利息,另外也扳扳自己亂花錢的毛病。但是這么實施了半年不到就發覺不行,因為每個月的開銷根本沒法精確估計出來,經常都是赤字嚴重,最后沒辦法只能損失利息取錢。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改變了戰略,只拿出工資的小部分做定期,其余部分存活期或者就放在卡里。這樣一來赤字的情況就不常出現了。不過我們逐漸意識到本身就不高的工資這么存銀行太沒效率了。于是開始盤算怎么讓錢活一些。這時候正是2006年下半年,大概8月。作為招行的客戶,我的手機開始頻繁地接到招行發的推薦基金的短信,于是我開始查了查基金的知識,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決定冒冒險,于是拿出了2萬元準備買基金。在挑的時候可費了腦子了,這么多基金哪個好呢?后來在經濟觀察報上看到了基金封轉開的文章,認為不錯,于是2萬元全部買了剛剛結束封閉期轉為開放式基金的華夏穩增。這一買就是一年多,期間有過分紅,我又零零散散贖回或者又申購過。總之到2007年10月,一年下來,我把基金全部贖回,拿到手3萬。當時感覺真不錯,賺錢太容易了,于是我頭腦發熱想加大資金再買。不過這時候我家老頭睿智地告訴我,萬事戒一個貪字!打消了我再買的念頭,我只是把這部分錢又存了活期。現在回想真是明智之極啊!據同事說,他們現在的基金都在賠錢。想起來真該感謝老頭子。 理財的念頭動起來就停不住,看著資產升值有點上癮。今年初我又開始關注銀行的理財產品。仔細分析了一下,年收益率比銀行利息刨去稅要高出一到二個百分點,而且據銀行的人說基本沒風險,于是我又拿出了五萬加上老頭子委托我打理的五萬,十萬一起買了招行的一個理財產品,一直拿著。 說起來我這不能叫什么理財那么高深,我想中國像我一樣的家庭和個人大有人在,我只能算個代表,如果以后真的有機會認真打理自己的財富,我想我只要記著我老頭的那句"萬事戒貪",應該百無禁忌。(證券日報 李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