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低迷,樓市不振,金市下跌,匯市難料,存款又怕跑不贏通脹……眼下正值盛夏,許多投資者卻開始感受到陣陣寒意。于是人們看到,“最牛散戶”黃木順3個月財富縮水4億元,地產大鱷萬科也開始準備“冬泳”。而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又應以什么樣的投資理念“過冬”呢?晨報以5位普通市民的投資困惑為切口,希望給讀者一些參考。
股市:改買債券(資訊,行情)安穩賺小錢
案例:梁先生買股票,向來只選自己最熟悉的幾家企業,今年卻因為這個習慣吃了大虧。自被中石油套住后,他幾次三番補倉,結果越陷越深。眼見股市的漫漫熊途不知何時是盡頭,梁先生的投資陷入兩難:舍不得割肉,卻又再也不敢盲動,難道就讓自己的股票賬戶無限期地“睡眠”下去?
建議:其實,證券賬戶單單買股票實在有些浪費,股市不景氣的時候,通過股票賬戶買點債券尤其是企業債其實是安安穩穩賺點小錢的好選擇。
由于目前中國企業債市場剛剛發展,獲準發行債券的企業一般信用等級都在AA級以上,部分甚至是頂級的AAA級,所以信用仍有相當保證,出現無法償付利息甚至本金的可能性很小。而承擔額外信用風險的好處,則在于收益率的大幅攀升。目前市場上有多只稅后單利在7厘以上的企業債在銷售,比如康美債(7.73厘)、葛洲債(7.66厘)、青啤債(7.47厘),投資者只要持有這些期限5年多的債券,到期不出現償付風險,那么就可以安安穩穩獲得上述高于銀行5年期存款近2厘的額外收益。
更何況,定期存款必須存滿相應期限才可獲得相應收益,而買入債券則可通過市場利率下降提前獲得價差上的收益,如康美債在過去短短兩周中市價收益便達1.94%,若投資者現在選擇拋售就可兩周內輕松賺取近2%的收益。
存款:低風險理財產品更抗通脹
案例: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的楊小姐萬萬沒想到,去年她費了好大勁才搶購到的基金,竟然讓她賠慘了,20萬元的本金如今已削去近半。痛苦的她本想堅持到底,但看著股市仍然跌跌不休,她的耐心越來越差。“如果奧運會后股市還不見起色,我打算找個高點把基金都拋了。”沮喪的她現在很后悔,“股市風險太大了,還是存銀行踏實。”但是,相對高過6%的CPI增幅,她的存款其實還是擺脫不了負收益的命運。
建議:“為什么不嘗試購買一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呢?”在浦發銀行上海分行資深理財師童磊看來,楊小姐和眼下的多數人一樣,在遭受股市投資失敗后,成了風險厭惡型的投資者,他們把大部分資金從股市抽出,重新放回銀行。這樣做,的確為手上的資金找到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但是,在股市不景氣和高通脹交織的背景下,如果將手頭的所有資產全部投向儲蓄或債券、貨幣市場基金,這無疑是一個逃避現實的消極之舉,是根本無法戰勝CPI的。
童磊建議,在股市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市民要盡量做好資產配置功課,首先有必要預留一部分應急的存款;其次,大部分資金投資中短期的低風險理財產品,比如票據類、信托類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接近6%,與CPI基本持平,可保購買力不下降,并且一旦股市回暖,這部分資金流動性強,可以靈活地調整投向。
樓市:長線可行,短線不宜
案例:楊浦區的耿先生最近盤算著把自己兩室的房子換成三室的,來來去去也看了幾個樓盤,價格基本上跟前一段時間差不多。不過他總是拿不定主意,因為北京、深圳等地的房價已經下跌,上海樓市的熱度也明顯降溫。買吧,又怕房價很快就會下跌;不買吧,又怕喪失一個絕佳的入市機會,以后漲起來說不定又買不起了。
建議:業內人士認為,長線投資房產依舊是獲得穩健投資收益的良好渠道,較為適合資金雄厚的投資者;而中小投資者往往憑借市場短期內房價飚升獲利,這樣的“投機”機會會越來越少,而且風險巨大。
記者從中原地產了解到,目前隨著二手房價格下調,二手房租賃的收益率也不斷下降,以七寶地區為例,一套150平方米的復式全裝修住房,市場價格215萬元左右,租金為4500元/月,租金年收益在2.5%左右。如果在5年以內買賣(3年為例),則在目前貸款利率以及二手房交易相關政策下,每年房價要保持約7%的增幅才可能從交易中獲利(考慮租金收益),而要想獲得比存銀行高的收益,只能希望這幾年內房價每年上漲10%以上。短期內,這種投資預期風險很大。